新聞標題【民報】【人物】挪威阿公 埔里榮譽鎮民 徐賓諾(1923〜)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挪威阿公 埔里榮譽鎮民 徐賓諾(1923〜)

 2021-06-12 09:00
徐賓諾。圖/擷自埔基影片《一片冰心》2021.3.17
簡介:

徐賓諾(挪威語Bjarne Gislefoss),1923年1月19日生於挪威一個人口稀少的小農村,家境貧困。他的母親是虔誠基督徒,所以他從小受到薰陶,對宣揚福音的工作有所嚮往。1939年他的父親意外身亡,徐賓諾自食其力前往鄰鄉的農場工作,等家中經濟度過難關,他才進入路德會的教會學校就讀,並決定以宣教士作為未來的志向。1943年他進入奧斯陸的戴空曼學校學習護理,1948年畢業,他到監獄去做護理服務的奉獻,1950年當他知道母親病危立刻趕回家想要好好照顧母親,沒想到母親告訴他:「你要堅定自己的心志盡心盡力去服事人,你要信靠神,神會將你安置在需要幫助人的地方!」

母親過世之後,徐賓諾信守承諾,他向挪威差力協會申請到遙遠的地方,1951年12月他得到派令來到台灣宣教。因著孫理蓮牧師娘的介紹,1952年徐賓諾先到樂生療養院為痲瘋病患服務,同時也在台北監獄從事醫療服務,他發現監獄中有不少未成年的孩童沒有受到應有的照顧,他和孫理蓮就向世界展望會募款,在創辦人鮑伯.皮爾斯支持之下成立了「少年中途之家」。1954年鮑伯.皮爾斯親自邀請他前往韓國主持一家孤兒院,安置韓戰之後的孤兒和流浪兒童。

1956年,孫理蓮和謝緯牧師在埔里創設了「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後來的埔里基督教醫院),徐賓諾被電召回台協助,1960年謝緯將院長職務交與徐賓諾,1963年徐賓諾與同樣來自挪威的紀歐惠醫師結婚,從此夫婦兩人合力為埔基督奉獻,1991年他們退休仍然留在埔基擔任志工。挪威國王在1991年派特使來台頒發「挪威國家最高榮譽獎」,1996年李登輝總統也頒給他們「紫色大綬景星勳章」。但最令他們高興的是2002年他們領到「外僑永久居留證」及永遠「南投縣民證」稍早也獲頒「榮譽埔里鎮民證」,因為這對挪威阿公、阿嬤早已為台灣奉獻了一生,他們說:「台灣也是我們的家」。

徐賓諾(挪威語Bjarne Gislefoss),1923年1月19日生於挪威一個人口稀少的小農村,家境貧困,他的父親只好離鄉背井,前往美國從事鐵路開築的工作,母親成為他成長過程最重要的人。他的母親是虔誠基督徒,所以他從小受到薰陶,對宣揚福音的工作有所嚮往。1939年他的父親傳來意外身亡的惡耗,當時才16歲的徐賓諾為了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只好自食其力前往鄰鄉的農場工作,等家中經濟度過難關,他才進入路德會的教會學校就讀,並決定以宣教士作為未來的志向。1943年他進入奧斯陸的戴空曼學校學習護理,1948年畢業,他到監獄去做護理服務的奉獻,1950年當他知道母親病危立刻趕回家想要好好照顧母親,沒想到母親告訴他:「你要堅定自己的心志盡心盡力去服事人,你要信靠神,神會將你安置在需要幫助人的地方!」

母親過世之後,徐賓諾信守承諾,他向挪威差力協會申請到遙遠的地方,1951年12月他得到派令得以前往台灣宣教。次年2月他和幾位宣教士一同出發,經過三個月的行程最終抵達基隆,整個行程他受盡暈船和嘔吐的折磨,形容憔悴的上了基隆碼頭,之後他被安排在馬偕醫院擔任護理和宣教工作。他努力學習台語,同時認識了當時也在台灣宣教的孫理蓮牧師娘,經過她的介紹,1952年徐賓諾前往樂生療養院為痲瘋病患服務,同時他又前往台北監獄從事醫療服務,這時他發現監獄中有不少未成年的孩童沒有受到應有的照顧,他和孫理蓮就向世界展望會募款,在創辦人鮑伯.皮爾斯支持之下成立了「少年中途之家」,徐賓諾又負起照顧出獄少年的責任,因為他的工作受到肯定,1954年鮑伯.皮爾斯親自邀請他前往韓國主持一家孤兒院,安置韓戰之後的孤兒和流浪兒童。

1956年,孫理蓮和謝緯牧師在埔里創設了「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後來的埔里基督教醫院),由於病患求助者越來越多,徐賓諾被電召回台協助,他一回到埔里就愛上偏鄉的原住民,他對原住民的民情、風土、語言都認真學習,之後又參與了孫理蓮設立的「芥菜種會山地育幼院」工作,1957年他們又在埔里設立基督教「肺病療養院」為結核病人提供服務。1958年埔里基督教醫院又創設護理學校,專收原住民學生教導護理專業技能。徐賓諾當時被邀請前往美國接受電視專訪介紹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奉獻及需求,節目播出捐款陸續湧入,他又設立了「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墓園」,幫助窮困病患處理後事,甚至自己幫死者淨身、穿壽衣、安葬。1960年謝緯將院長職務交與徐賓諾, 這位老外院長毫無架子,親自動手清掃廁所、修理門窗、收集廢棄物,對病人也是和藹可親,會燒熱水幫病人洗澡,對員工更是照顧有加,埔基人都親切地稱他「挪威阿公!」

1963年徐賓諾與同樣來自挪威的紀歐惠醫師結婚,從此夫婦兩人合力為埔基督奉獻,1985年紀歐惠接下徐賓諾的院長棒子,1991年他們退休仍然留在埔基擔任志工,夫婦倆都曾經獲得「好人好事代表」、「優良醫事人員」、「醫療奉獻獎」,甚至挪威國王在1991年派特使來台頒發「挪威國家最高榮譽獎」,1996年李登輝總統也頒給他們「紫色大綬景星勳章」。但最令他們高興的是2002年他們領到「外僑永久居留證」及永遠「南投縣民證」稍早也獲頒「榮譽埔里鎮民證」,因為這對挪威阿公、阿嬤早已為台灣奉獻了一生,他們說:「台灣也是我們的家」。


徐賓諾(右)與紀歐惠(左)為台灣奉獻了一生,他們說:「台灣也是我們的家」。圖/擷自埔基影片《一片冰心》影片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