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下半年將啟動組織改造計畫,各部會已經掀起一波搶人潮,不少點名要被整併的單位也展開保衛戰。林業究竟應該歸環境部還是農業部再度引發熱議,而海洋委員會卻好似沒有異議一般令人搖頭。自2015年6月正式通過「海洋四法」後,馬政府將成立海洋委員會下設海巡署、海洋保育署及海洋研究院。不過,因政黨輪替,民進黨對於行政院組織改造有不同考量,因此在立委段宜康提案下,原定於去年7月上路的海洋委員會,在去年6月30日核定暫緩施行。近日人事總處終於拍板,明年4月正式成立屬中央二級機關的海洋委員會,宣稱未來其人力進用及單位設置,都會以能夠反映海洋事務專業為考量。新增名額如何適才、適所而不是又淪為派系角力酬庸,關係到台灣在未來國際海洋競逐的結果,國人應共同來關注。
以目前情況來看,為因應海洋時代來臨以及彰顯政府對海洋重視,設置海洋部(或海洋暨漁業部)短期內不可能實現。對此某些人士或許會感到遺憾,但是了解政府高層對海洋的認知與做法的人,對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會感到意外,因為相較於國外對海洋的熱愛與憧憬,台灣儘管四面環海,但自始至終都不是一個愛海親海的民族,只是四面環海坐擁寶山罷了。
國內政客們選舉時口號喊得嚇死人(如要海洋立國 、海洋興國、要面向海洋等等),實際做法卻笑死人(如海洋調研船隊人員外包,高端海洋人才及養成機制欠缺,海洋基礎教育未扎根,漁民出海捕魚需提心吊膽,多數國人不會游泳不靠近海等等)。如今能成立一個統籌海洋事務的機構,已經對選民及海洋環保團體有所交代,至於能不能發揮預期的統籌功能,再看著辦,這樣的作法豈是一個有願景,具前瞻海洋思維的執政者所當為!
海洋委員會另一項爭議焦點在於,漁業署,水產試驗所等機構該不該從現在隸屬行政院農委會(未來將提升為農業部)改納入海洋委員會。對此正反意見都有且爭議多時,反對者認為:農林漁牧一體不應分家;留在農業部組織暨人員異動較小;漁業包括捕撈及養殖漁業很難切割;農業部編制會萎縮等等;贊成者則認為:漁業屬於海洋事務(如經貿、科研、涉外等)相當重要的一環,尤其目前水試所擁有相當多的海洋研究人才、設備及船隊,應該納入才能發揮預期的統籌功能;漁業與農業性質不同,過去隸屬於農委會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漁業管理屢遭國際批評(如遭歐盟黃牌警告、遭印尼指控非法捕魚等等),應回到海洋委員會等等;也有人認為養殖漁業與傳統農業較相近可留在農業部,而海洋捕撈則涉及國際事務可隸屬海洋委員會;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MFS)則隸屬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該署日前還公布全美首個「美聯邦水域水產養殖業全面監管最終規則方案」;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農業部(USAD)及國家環境保護署(EPA)是美國管理養殖漁業的主要聯邦機構。
對於各界不同看法,執政者最終還是要綜合各方意見,做出最佳決策,但也必須承擔日後所產生的後果,不能推給前朝。孰是孰非歷史將會是最佳的驗證者!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