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谷風隧道內晴天如下雨 工程處:湧水量已降低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谷風隧道內晴天如下雨 工程處:湧水量已降低

十月坍塌至今仍在搶修 108年底通車目標不變

 2017-12-13 14:17
谷風隧道抽坍路段地下水滲漏像下大雨,泥濘不堪,蘇花改工程處強調水量已降低。圖/王志偉
谷風隧道抽坍路段地下水滲漏像下大雨,泥濘不堪,蘇花改工程處強調水量已降低。圖/王志偉

蘇花改谷風隧道十月發生大抽坍,即便是晴天,隧道內仍像下大雨一樣,泥濘不堪,更遭立委質疑隱匿災情,蘇花改工程處今天提出最新處理進度,谷風抽坍點湧水量已逐漸降低,尚不影響計畫期程,108年底通車目標不變。

蘇花改工程處表示,十月抽坍發生後,循處理機制邀集專家學者會勘並給予建議,迄今召開4場會議並依各次建議辦理處置中,蘇花改工程處表示,隧道工程最大困難即在於地質變化與地下水流的不確定性。

蘇花改谷風隧道工程自100年11月1日施工迄今(106年12月11日)共發生38次抽坍,其中104年1月4日發生於北上線1500立方公尺抽坍事件,且伴隨大量湧水,期間蘇改處亦曾召開3次專家學者會議,並依其專業建議修復完成;而今年10月20日發生南下線抽坍事件,抽坍長度約120公尺,抽坍碴料初估1萬立方米,瞬間湧水量達230L/s,其範圍與數量,均為施工以來最大規模的坍塌。

隧蘇花改工程處處長邵厚潔表示,隧道道工程最大困難即在於地質變化與地下水流之不確定性,而此不確定性常於隧道開挖後至主結構完成前造成災害,他以雪山隧道開挖為例,86年12月15日北上線38K+902.5處發生最大抽坍事件,也因大量湧水由頂拱挾帶岩屑沖入隧道內,埋沒約90公尺之隧道,抽坍碴料約7,000 立方公尺,瞬間湧水量達750L/s,致環片支撐壓毀潛盾機(TBM),共花費745天修復。

目前蘇花改隧道工程,對地質探查方式均採用水平長距離調查、隧道內震波探測(TSP)、地電阻探查(RIP)等工作,以預判前方地質現況,並研議相關因應對策。

邵厚潔喬強調,本次災害雖為蘇花改工程之最大抽坍事件,但目前湧水量已逐漸降低,初步評估尚不影響計畫期程,施工團隊正積極進行搶修工作,工程處也將定期邀請專家學者開會處理抽坍搶修相關事宜,並於蘇花改資訊平台公開相關資料。

針對有民代質疑隱匿災情與資訊不透明一事,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許傳盛表示,谷風隧道發生抽坍災害,屬工程施工遭遇困難,並未影響工程計畫推動,並無外傳偷工減料問題,蘇花改隧道上半斷面開挖時,皆需經地質師研判岩體類別,並依不同岩體類別使用相對應之鋼拱,且鋼拱材料進場皆需經過檢驗,施工組立完成後更需經由工程師查驗合格始可進行下一工項,本次抽坍段,工程處亦特別要求監造單位重新檢核,並無報導所稱隧道內鋼拱數量不足之情形。

許傳盛說,蘇花改從開工以來,一直採公開透明態度辦理,無論外界或有停工、偷工減料或隱匿等不實傳言,所有工程人員均秉持專業,以既定108年底全線通車期程為目標,日夜戮力在刻苦環境條件下用心全力趕工。東服中心也將持續追蹤後續進度,為花蓮鄉親把關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蘇花改谷風隧道抽坍處,處處可見大量地下水滲漏。圖/王志偉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