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他山之石──看瑞典人如何對付少子化困境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他山之石──看瑞典人如何對付少子化困境

  2017-11-07 09:17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當前台灣出生率的下降程度,如同斷崖一般嚴峻,當原本處於中產階級末端的群體,轉而落下成為貧窮階級,低薪工作的青壯世代,面臨年老雙親照顧問題必須犧牲工作時間,甚至是辭職之時,「貧困」問題也將影響到下一代的教養,再加上「高房價」的重擔,在在加劇了少子化的嚴重幅度。

從先進國家瑞典來看,由國家經營的社會保險制度、兒童津貼制度、保育服務、住宅津貼等四管齊下,確實大大改善了少子化問題,也是台灣可以攻錯的借鏡:

一、國家經營的社會保險制度:主要是提供育兒雙親因為生產和照顧孩子,需要暫時性失業或請假,所失去工作所得的現金給付,包含孕婦津貼、雙親保險制度。「孕婦津貼」在最後生產階段提供休業補償給付,給予最多50天的80%薪水;「雙親津貼」則是提供了一整年薪水所得80%的現金給付,就連父親陪產,或是陪同12歲以下的孩子到醫師看病而請假,也都有配套給付方案,讓願意生產的雙親能夠有安心無虞的育兒環境。

二、兒童津貼制度:育兒支援政策第二個支柱是兒童津貼制度,對於擁有未滿16歲的兒童的雙親,由社會保險事務所從國庫負擔全額給付,而且未設排富條款,全部以第一個孩子開始起算,每增加一個孩子,就會增加不同金額的津貼,到了家中有第五個小孩,每月兒童津貼的總額約為台幣2萬5千元。

三、保育所服務:1995年起,由法律明文規定,因雙親就業或就學,無法全職照護的孩子,自1歲到12歲間由國家保證,一定要有保育的場所,1996年7月起,保育服務行政的主管機關更由社會省轉移到教育省,因此保育所也被視為「國民義務教育場所」。

四、住宅津貼:全額由國庫負擔的「住宅津貼」,採用的時機與補助金額的多寡,家中兒童數量將是最重要的評分要件,如果孩子有增加的話,房屋租金補助也會隨之增額,「將全部家庭空間視為兒童延伸的住宅環境」,成為育兒政策支柱的重要一環。

其實在高度發展的經濟社會中,少子化、高齡化的發展確實無法避免,若將孩子視為整體社會的重要資產,生產和育兒負擔,本就應該由社會全體來承擔,同時為了實現經濟成長的期望,育兒和支援女性進出勞動力市場的補貼,更是解決勞動力不足的有效對策。可惜過去台灣政策單位多將女性視為無償的家庭照顧者,保育的公共服務長期不受重視,從出生到3歲之間公共托嬰服務場所少之又少,3歲到學齡前的托育公共服務亦是僧多粥少,若能參酌瑞典各項實踐有成的育兒及家庭津貼政策,相信對於出生率的提升必將大有助益。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