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拆穿話語偽裝術,認清國民黨政客的真實心理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拆穿話語偽裝術,認清國民黨政客的真實心理

 大學講師、哲學研究所博士生 2014-04-10 09:29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馬英九區長───因為馬先生近年已不事隱晦極力宣稱:中國與台灣是「非國與國的特殊關係」,因之,在其主觀認定中,應該頗為厭惡台灣民眾敬稱其為一國的「總統」。因此儘管個人百般不願意,但仍勉為其難、投其所好,謬稱其為「區長,以示對馬區長個人之國族認同的尊重───自2012年連任以後,因台灣民眾漸漸看破其「中國」在先、「統一」至上的傾中政策馬腳,以至於其連任至今不到兩年,便迅速遭受廣大民意的決絕唾棄,淪為史上最慘九趴總統的窘迫現狀,堪稱蔚為台灣民主憲政史上的一大奇觀。

不獨如此,在面對318學運的反撲,以及330五十萬民意的直接表態下,其所展現的回應方式,竟是操弄輿論施壓、默許黑道威嚇、下令軍警鎮暴以及最重要的:「對民意的展現完全不妥協」的類獨裁者姿態。悲哉!一個連兩度獲得過半民意支持的民主國家總統,在其平日溫婉敦厚的面皮底下,竟掩藏著如此駭人與不符合民主潮流的真面目?這自然是民主台灣的悲劇。

然而,馬區長以其不須再尋求連任的基本處境,大可繼續違拗民意、踐踏民意,堅定地與為民讎,但其底下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呢?那些在年底還尚待問鼎縣市長寶座、縣市議員席位,以及兩年後欲叩關立法院大門、競逐總統大位的國民黨人呢?自然必須在馬區長已然與廣大民眾離心離德,並鐵了心一往不返的現前困境中力圖脫身,儘早與馬區長進行「切割」,避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但必須注意:這種「切割」既然是迫於形勢而來,則其「切割」的行為無論操作得多細膩,畢竟就只是一種「偽裝術」的實踐。

「偽裝」什麼呢?偽裝其基本上與馬區長是一門同心,馬區長所選擇的施政路線,基本上便是其全黨共認之施政路線的事實,在兩岸問題的處理上自然也不例外。至於「偽裝」的根本方法是什麼?我們認為,便是以一番看似視野宏觀、基調理性的論述,遂行模糊問題現況、轉移問題焦點的議題滑轉工作,也就是───在攸關一特定問題的論述中,一方面對既有之特定問題的相關因果與現況視若無睹、不置一詞;一方面則拋出另一個看似與原特定問題有關的新問題,企圖掩飾自己在原特定問題上,與馬區長心態無兩、意識形態一致的不可告人的隱衷。

試舉新北市長朱立倫日昨(2014/4/8)發表於其個人臉書上的一篇小文為例:該文的破題便是「雞蛋不要放在1個籃子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只不過很少人認真想過,我們還有那些其他的籃子?」乍看這句話,不少人容易將之理解為是對馬政府上任後所頑固貫徹的、將台灣經濟命脈與中國市場全然掛勾之傾中政策的反省。然而事實是如此嗎?朱市長與上述論調直接相關的引申論述是:「為什麼我們從不鼓勵孩子學越南、印尼、菲律賓的語言呢?這些新住民為台灣生養的新台灣之子,為什麼我們從不讓他們可以因為不同於中文的「母語」,成為台灣的另一種優勢呢?那是種台灣可以和東協打交道的優勢,那些其實可以變成我們擺蛋的籃子。」換言之,朱市長暗示的是,針對台灣的經濟問題,政府不該將解決之道全寄託於中國市場,而該將視野放諸更廣大國際市場,如朱市長直接點名的「東協」云云。然而我們要說,僅就台灣經濟長年衰退的問題解決而言,馬政府暨國民黨亟欲將台灣整體經濟實力,鎖進中國的狹隘視野與居心叵測,早就有諸多經濟專家提出類似的警告,呼籲馬政府暨國民黨應放眼世界、接軌國際,朱市長的上述主張,根本上僅是拾人牙慧、別無新意;並且,馬政府暨國民黨過去六年的經濟國策一貫如此,何以朱市長在過去六年間不曾發此建言,對馬政府的經濟國策有所針砭,卻選在此時突兀地表態,選擇站在馬政府的對立面?合理的解答只能是:朱市長為個人日後的政治前途計,不能不試為表態與現前的主流民意交心。但這種表態交心,畢竟不是真情實意,以至於我們又可以從朱市長的其他表述中,看穿其言不由衷的惺惺作態。

朱市長的真情實意到底表現在哪裡呢?便是:「眼裡只看到中國,看不見3億人口的印尼,這算是什麼樣的世界觀?心中只有台灣,這是愛台灣?還是另一種走不出去的媽寶?當我們只會忙著擁抱中國或是仇恨中國時,中國就成了台灣人眼中的全世界,目無餘子。」許多報導此篇發文的媒體,將整段話濃縮為「眼裡只看到中國,這算什麼樣的世界觀」做為報導的標題。若尋常閱聽人不細究朱市長的完整發文,而只單就標題的指引尋思朱市長的用心,那麼,其所理解的微言大義,可就與朱市長的真心大相逕庭,從而真正著了朱市長話語偽裝術的道了。朱市長的該段表述真正重要的只是:「當我們只會忙著擁抱中國或是仇恨中國時,中國就成了台灣人眼中的全世界。」請注意!朱市長的發文用心正見於此。因為朱市長雖煞有介事地呼應了與馬政府之立場一貫對立的、經濟策略的警鐘,貌似想建議馬政府轉軌台灣當前「鎖國」───鎖入中國───的對中經濟戰略,然而,這只是朱市長不願正面回應台灣民眾對中共「以經促統」之經濟戰略的憂心與質疑,從而打出的煙霧彈,其真正想要表諸國人的真心話卻是:「別忙著去檢視中國、提防中國」,「應該將檢視的目光從『台灣V.S中國』移向『台灣V.S世界』」;朱市長更進一步把當前所有已然正視中共對台之侵略野心的台灣民眾,全打為是「仇恨中國」、「眼裡只有中國」、「將中國視為全世界」、「走不出台灣」的媽寶型台灣人。再結合其發文末尾所謂「眼前已不是還能不能挑TPP或RCEP其他籃子的問題。經歷服貿爭議之後,台灣可能得從1隻蛋雞轉型成肉雞,最好想辦法變成1隻國際社會爭相來看的藍鵲、環頸雉,才有出路。」來看,朱市長根本意指著台灣人當前該思索的,並非是要不要服貿或ECFA的問題,因為台灣人已沒有選擇,因此台灣人該做的是自立自強、自求轉型,爭取國際經濟投資的興趣,才能獲致出路。這其實與馬政府一貫催眠於台灣人的「只要台灣人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根本不需要怕中國」的論調是異曲同工、如出一轍的,只是朱市長將「中國」刻意置換為「國際社會」以魚目混珠而已,同樣都是要呼籲台灣人不必介意中共的經濟侵略,只要能升自我的競爭力,便不需害怕競爭。

綜觀朱市長的通篇發文,其拾人牙慧的、暗示應以宏觀的國際視野取代被中國綁架的狹隘視野,是基本上不對中、台間經濟接觸之實質問題的因果與現況加以著墨,這便是本文所謂「對既有之特定問題的相關因果與現況視若無睹、不置一詞」的論述面向;而其拋出無論是「擁抱中國」或「仇恨中國」都是眼裡只有中國、不見世界的問題,則是本文所謂「拋出另一個看似與原特定問題有關的新問題,企圖掩飾自己在原特定問題上與馬區長心態無兩、意識形態一致」的論述面向。這兩種面向的結合,正完完整整架構出一套看似視野宏觀、基調理性,並且得以發揮模糊問題現況、轉移問題焦點之功能的論述。

因此我們要說,朱立倫先生的通篇發文,實則即是國民黨政治人物在馬英九已淪為九趴總統的後馬英九時代,對馬英九進行表面「切割」之動作的論述範本,目的僅是欺騙台灣民眾的檢視目光,換取日後選票的支持而已。不獨朱立倫為然,日後凡有意通過選舉方式競逐台灣各級首長、民代的國民黨人,都會在318學運已然燎起台灣社會公民監督火炬的當下,試圖與馬政府一貫的「中國」在先、「統一」至上的傾中政策做「切割」,試圖使台灣民眾的檢視目光,從國、共聯手意圖拋棄台灣國家主權的諸種外交現實上移開。因此,台灣民眾對今後將紛至沓來的、發之於諸多國民黨人士的話語包裝術,實應知所警惕,時時發揮謊言揭破的智慧,莫讓類此試謀魚目混珠、掩飾政客真心的論述有以得逞,慎防因自我辨事不清、識人不明的錯誤抉擇,再陷台灣於更加水深火熱的境地。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