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托育不該像樂透 政院終於面對現實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托育不該像樂透 政院終於面對現實

  2018-07-26 18:55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公立幼兒園需求熱絡,家長為幼童入學都要大排長龍。圖/台中市教育局(資料照片,照片人物與本文無關連)
公立幼兒園需求熱絡,家長為幼童入學都要大排長龍。圖/台中市教育局(資料照片,照片人物與本文無關連)

對我們這些家長來說,抽中公托大概跟中樂透差不多開心,遺憾的是,難度也差不多。身邊的朋友別說能抽中,光是備取備很前面,都會讓大家非常羨慕。每一任政府都說少子化是國安問題,但以前不是沒什麼做,就是唱高調結果做太慢太少,還好,終於有政府願意面對現實,推出一個足夠規模的托育方案。

對父母來說,托育這件事其實是高度經濟性的選擇。如果抽不到有一定品質又便宜的公托,像我們家裡兩個孩子同時在讀幼兒園,註冊費不算,光是月費跟教材的費用加起來,一個月就要噴掉快三萬。雖然現在景氣回溫,家裡事業的狀況還不錯,算負擔得了,但這筆開銷就算在雙薪家庭,都會是不小負擔,也難怪大家不敢生。

這次行政院提的方案,算是有誠意要解決問題,主軸是設置所謂「準公共化」的教保服務。名詞很拗口,其實就是提供補助,讓孩子可以去參加政府簽約的私立幼兒園跟保姆服務,同時用政府介入管理的方式,來確保價格跟跟品質。要是真的沒辦法用到這些服務,不管原因是排不到,或是有些人喜歡自己在家裡顧孩子,那還可以領育兒津貼,零到四歲一年三萬,當成尿布奶粉的補貼,也還算不錯。

說實在,大家都知道要廣設公托,不過講了這麼多年,根本趕不上孩子成長的速度。我不反對公共化,但現實是,這不只是丟錢就解決的問題,還要配合場地找好、人力補足,教員的員額處理妥善。如果要達到理想中的公共化,別說我的孩子已經長大,可能要等到我孫子才能用得到。

所以賴清德丟這個方案,算有面對現實、解決問題。前陣子他剛提出來時,有些人說這是撒錢、促進市場化,造成很多問題。但我細看這次提出來的方案,其實外界的疑問,都有被關照到,這一點,應該給行政院主責的人掌聲,他們有把民間的聲音聽進去了。

過去主要的疑問大概有三個。第一個,是認為應該要把預算放在廣設公托上。其實這一點沒人反對,最終要走向廣設公共化托育的方向,也沒有改變。未來要增設兩千多班,6萬個名額,我想大概還是增加多一些「中獎機會」。

現在的重點是,在公共化腳步還趕不上時,怎麼去彌補落差。賴清德給的答案是準公托公幼的計畫。如果純補貼,當然會造成一些市場化的效應,其實,這也是行政院這次試圖管控的部分。

這就是第二個疑問,補助之後,是否會造成漲價?如果政府只是丟錢補助就不管,確實可能造成墊高價錢的問題。因此這次行政院是補助家長,同時也直接管控簽約的教保服務的價格,確保收費上限不要超過每月一萬元。

第三個疑問,也是家長最關心的。在商言商,如果提供補助、控制價格,是不是會造成剝削老師的低薪,或是超收學生,兩者都會影響孩子被照顧的品質。看起來,政府也有把這個疑問放在心上,將師生比、教保員的最低薪資規範,都放入簽約的規範當中。

有些人可能也會好奇,價格被定天花板,服務規範一大堆,業者願意參加嗎?坦白說,當政府廣設公托之後,除了少數走不同路線的高級私幼外,因為少子化,公托成長的曲線,跟私托的生存壓力必然是高度相關的,行政院這個做法,其實就是半承接私托,讓他們跟公共化服務銜接。

而且對於沒有使用到服務的家庭,還有津貼的補助,其實算是蠻全面的做法。對任何一對父母來說,生小孩當然有很多考慮,不會只因為政府發錢就生小孩,但是,有錢可領,有政府幫忙出一點,還是可以讓負擔少一點。

從OECD國家的經驗看,跟生育率最相關的統計數字,還是工時。在托育服務上,行政院確實跨出了不錯的第一步,應該得到掌聲。而整個社會如何調整那種拚命三郎的工作文化,逐步減少工時,這一點,會是台灣走出少子化危機的關鍵。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