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財政困窘,縣長徐耀昌上任以來為648億赤字絞盡腦汁,今(27)日再傳出縣府打算將客家圓樓等苗栗縣7大展館,從公營免費改為委外民營收費方式經營;另外近期也將重新檢討都市計劃,將未開發的公設保留地變更為住宅區或商業區,以賣地求財。
苗縣府原定上午10時召開客家圓樓、客家大院、泰雅文化園區等7大場館OT可行性諮詢會議,但因部分專家學者來不及趕到,已改另擇期召開。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指出,縣內公營展館OT(委外)的政策方向維持不變,希望有更多會計師、法律顧問等一起參加評估,以確保場館出租後不會變成「蚊子館」。
鄧桂菊表示,客家圓樓從開幕至今大約半年,統計共吸引130萬觀而光客;桐花盛開期間,銅鑼鄉的客家大院、桐花公園等,每天更是遊客如織,基於「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未來朝OT案營運,將可為縣政府省下每年約3000多萬元經營維持費用。
而「賣地求財」則是另一項籌錢絕招。苗縣府指出,因縣府已無力負擔公設保留地近千億徵收經費,最近將啟動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擬將未開發公設地解編,變更為商業區或住宅區,以改善縣府財政。
苗栗縣公共設施保留地1613.74公頃,其中462.47公頃尚未取得,約占29%,徵購經費高達946億元,縣府及公所都無力負擔。據《聯合報》報導,台南市公設地變更住宅區,地主約回饋4到4.5成五土地做公設,高雄市土地回饋比率4.2成,但「聽說苗栗是5成」,可能因此債務缺口過大,不得不靠這種方式籌錢。
苗栗縣政府負債新台幣648億元,已經去年底剛上任的徐耀昌焦頭爛額,連縣府員工薪資都一度拖欠,為化解赤字的龐大壓力,之前已大砍約聘人員、減發警察、消防人員2000元超勤津貼、降低生育補助,要求各單位撙節3成行政支出,甚至警方編列罰單收入都成為政府搶錢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