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水方子廚房手記】孟買快遞,從便當開始的溫馨接送情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水方子廚房手記】孟買快遞,從便當開始的溫馨接送情

便當只是「引子」,在每個便當裡,原來都有各自的人生滋味

2016-06-02 10:51
本週菜單:番茄蔬菜燉牛肉、青醬黑木耳杏鮑菇、炒青菜、松子飯
本週菜單:番茄蔬菜燉牛肉、青醬黑木耳杏鮑菇、炒青菜、松子飯

早就想買一個層層疊疊的便當盒了,讓飯菜湯汁不會交叉相乘,「各自為政」才能爭鮮保口感。前陣子和好友去看便當展,終於拎了一個三層式便當盒回家。

這種從泰國來的琺瑯便當盒,款式有三、四、甚至達五層之多,後來有機會去清邁,在街上一家文青風的書店裡,也買到一個。它的多層樣式總讓我想起印度的便當盒Tiffin,那是八年多前和皮蛋爸婚後的第一次旅行,去孟買參加印度友人婚禮,算是趟喜上加喜的蜜月旅行。

孟買的送便當不能出錯的原因

那天,我們站在南區Churchgate火車站外看得出神。一個個「送便當」的男人剛從車站走出來,頭頂著幾乎是單人床板大、以鐵條及木頭搭成的簡易架子,上頭放了數十個便當盒,他們如鋼鐵人般,勇猛穿梭在孟買瘋狂毫無邏輯的車街上。那畫面像是電影,紊亂的周遭,男人的臉色卻平靜祥和,像尊佛一樣,不惹塵埃。

在極度混亂的孟買,唯有「送便當」這事,是最井然有序的。

這群被稱為Dabbawala的專業「便當快遞」,每天早上會按時到您府上,收取媽媽剛做好的熱騰騰便當,中午之前就會送達爸爸的辦公室。上班族帶自家便當在孟買是「家常便飯」,再稀鬆平常不過,媽媽的味道在這裡才是王道。等爸爸用餐結束,快遞會不辭辛勞再將空便當為您送回家裡去。周而復始、日復一日,就連雨季帶來大雨滂沱成災,水淹得孟買市區寸步難行,快遞群仍是使命必達。

在人口超過兩千萬的孟買大都會,這群人數約莫五千的快遞,每天要遞送二十多萬個便當,網絡如蜘蛛網般緊密。便當跟上班族一樣,也得搭火車進城,花上一、兩個小時通勤並不奇怪。火車上會有隨行快遞負責「護送」便當,火車一停,已經從各個家庭送達各車站的便當,就會飛快的被搬上火車,待所有便當都安全抵達市區後,再分送到下一棒的快遞手上,接續以大推車及腳踏車運送到各辦公室。

據稱,失誤率極低,僅六百萬分之一。這行業存在已超過百年,有些便當快遞並不識字,整個運送過程僅靠一套簡單的符號系統來識別,免電腦,一樣能精準無誤。一位快遞兄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說:「我們不能出錯!若是把豬肉便當送給穆斯林,那可就糟了。」這個我們沒想過的問題,在印度可是生死攸關。

便當裡裝的不只菜飯還有故事

我從沒看過有其他國家這樣「搞便當」的,這群專業的Dabbawala確實解決了二十多萬人的民生問題。一個裝滿飯菜的Tiffin具有十足重量感,上班族拎著巨大鋼鐵便當盒,要在交通紊亂的孟買衝鋒陷陣通勤往返確實不便;每早媽媽柔情現做的飯菜,也因此可以多爭取兩個小時的溫度與鮮度。

資料顯示,上班族家庭每月只要支付美金8.25元(約新台幣264元)給快遞公司,就能省下昂貴的外食費用。這群勞苦功高的Dabbawala月薪約是美金150至170元(約新台幣4,800至5,440元),在印度已經高於平均收人,但孟買居大不易,生活上還是得勒緊褲帶。

這麼有梗的事,讓印度電影也很喜歡拿「便當」做文章。《美味情書》是談快遞老送錯便當,女主角做的便當沒到老公手上,卻入了男主角的胃,虜獲了他的心。兩人開始在便當盒裡傳紙條,魚雁往返後美味發酵成愛情,一個送錯的便當竟能讓人重新思索真愛與生命。(對此快遞公司還是要強調:我們不會送錯便當!)

《史丹利的便當盒》是個悲傷的故事,聰明伶俐、討人喜歡的小男主角史丹利中午總沒便當吃,大家都以為他爸媽出城去了,由於他人緣好,同學也都樂於讓他打游擊。直到影片尾端,史丹利終於自己帶便當了!他那天洋洋得意、走路有風,藏不住掛在嘴上的笑,因為他的便當簡直是餐廳級水準,大家好羨慕他有個善於料理的媽媽。

謎底到最後才解開,便當裡的菜色確實是餐廳的料理。史丹利的爸媽因車禍雙亡,照顧他的叔叔經營餐廳,史丹利每天放學後要在餐廳工作到深夜,不然就會換來一頓毒打。那便當裡的菜,其實是員工替他偷偷留下的剩菜。電影背後要探討的,是印度極其嚴重的童工問題。

便當只是「引子」,在每個便當裡,原來都有各自的人生滋味。那麼Dabbawala運送的,當然也就不只是個便當了。



來自泰國的三層式琺瑯便當盒,小巧可愛,有多種顏色。


燉肉的優點,是可以把皮蛋不吃的洋蔥、蒜頭打成泥,挾帶在湯汁裡過關。


利用烤箱燜燉,熱源從四面八方來,不是靠單一直火加熱,受熱更均勻。



快遞先生頂著便當穿越車陣,從容自得,一定有練過。(攝影/游惠玲)


注意!畫面右邊就是警察先生。(攝影/游惠玲)


依符號識別每個便當該何去何從,整理過後,將分送至各辦公室。(攝影/游惠玲)


接棒的快遞先生,繼續趕往下一站,無縫接軌。(攝影/游惠玲)

相關連結:
本文作者粉絲頁:水方子廚房手記
本文攝影者「皮蛋爸」李俊賢部落格:「空城記。憶」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