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點多,護理師幼儀開心地走進開刀房,大聲吆喝:「來來來,你們想要喝點什麼?人人有份喔。」
「哦?」手術台上的王醫師抬起頭打趣地問:「你懷孕了呀?」
「呸呸呸!和我沒關係啦。」幼儀翻了翻白眼,道:「今天的金主是李大頭醫師,他說別客氣,要喝什麼都可以。」
「這麼豪爽啊。」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因為他剛剛完成了第一百台膽囊切除手術,心情大好,我們當然要替他熱烈慶祝。」
既然苦主心甘情願,大夥兒當然不忍心拒絕他的好意,所以吃午餐的時候,每個人桌上都多了杯香濃冰咖啡。能夠忙裡偷閒一邊喝咖啡,一邊瞄幾眼大聯盟棒球比賽,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享受。雖然認識的球員不多,但是聽到球評專注又熱切的播報,總讓人不禁投入其中。
「當家一壘手最近狀況不錯,連續安打場次已經來到第十二場,連續盜壘成功也有十次,今天應該可以繼續向前推進。」每一位打者上場的時候,球評都會如數家珍地唸出一連串紀錄。從前的我常覺得這些數字又臭又長,嘮嘮叨叨很累贅,何不專心看球就好?不過啜飲著手中冰咖啡的我突然發現這五花八門的紀錄對球賽而言就像調味料一般,是菜餚裡頭不可或缺的美味關鍵。
為了促使人們心甘情願地買票進場看球,球隊老闆當然得使出渾身解數讓觀眾覺得「物超所值」。職業球賽中多如牛毛的紀錄,便扮演了這樣一個重要的角色。只要搬出數據就能對每一場球賽、每一位球員、甚至每一個打席都營造出獨特的「意義」,彷彿每一刻都是在參與歷史、見證歷史,使觀眾感到「意義非凡」。畢竟贏球與否,沒有人能夠掌控,但是若能營造出球賽的意義,就可以大幅提升球迷們看球的樂趣,覺得值回票價。
說穿了,這都是因為「意義」這東西對我們的大腦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第一百台手術」、「第二十支全壘打」、「結婚十週年」似乎有種魔力,讓一切變得與眾不同,值得大肆慶賀或記上一筆。
第九十九台手術與第一百台手術,本質上根本一模一樣,但在人為賦予意義之後便大不相同,一個是每天的例行公事,另一個則是人生的里程碑。同樣的,一顆棒球在被打成界外高飛球或再見全壘打時,身價將在一瞬間變得天差地遠。
這種猶如本能般印在大腦裡的心理機轉深深影響了每一個人,並會決定我們看待生活與工作的態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每一天,我們經常不斷地重複,過著大同小異的日子,上班下班、上課下課、吃飯睡覺,終有那麼一天,心裡頭會浮現一個問號,「這一切究竟所謂為何?」我們試圖找尋的答案,其實就是意義的所在,而興味盎然與乏味枯燥往往也就在一念之間。
大多數的人們都不喜歡認為自己是單純地為了錢在工作,大家喜歡說「這是我的興趣」、「我樂在其中」,也都期待自己的付出能被重視且具有意義。毫無疑問,挖掘出各式各樣的意義,不只能讓球賽更好看,也會讓人們活得更精彩。
如果你是雇主或領導人,務必引導部屬在工作中找到意義,或者乾脆替他們創造意義。
簡單一點的方法是把他們單獨叫進辦公室,讚賞他們最近完成的某件工作,只要三言兩語,便能讓人充滿幹勁。你若願意公開表揚,鐵定更能讓人飄飄欲仙;不過公開表揚有個壞處,就是可能誘發其他人的妒忌或不滿,反而影響工作團隊裡的和諧。所以私下讚賞也許是較好的方法,既可鼓舞到每一個人,又會讓他們感覺備受重視、獨特不凡。無須加薪,就能成功地提高工作效率。
較大規模的公司則可學習大聯盟創造各式各樣的獎項,諸如「業績傑出獎」、「突飛猛進獎」、「高超效率獎」、「創新點子獎」等,有了獎盃、獎狀、獎牌的肯定,工作的意義似乎就更加具體,即使是枯燥無味的機械式工作都能使人更有動力。
至於身為部屬的人,除了要找尋意義讓自己活得開心,還要小心檢視這些意義的「真實價值」,才不會在多年之後猛然驚覺自己所追逐的是個海市蜃樓般的虛空幻影。
大多數的人們都不喜歡認為自己是單純地為了錢在工作。
(圖片取材自 flickr @Katy Warner / CC by-SA 2.0)
劉育志的網誌:《外科失樂園》http://www.chihchih.net
劉育志的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ihchihworld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本報純粹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