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沉思伊 ──懷念晴美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沉思伊 ──懷念晴美

 2018-02-28 18:41
刺蔣案主角鄭自才第一任妻子黃晴美過世,鄭自才逃亡瑞典被美國要求引渡而入獄時,黃晴美曾在監獄外絕食抗議。圖/翻攝鄭自才回憶錄
刺蔣案主角鄭自才第一任妻子黃晴美過世,鄭自才逃亡瑞典被美國要求引渡而入獄時,黃晴美曾在監獄外絕食抗議。圖/翻攝鄭自才回憶錄

1969年春,敝往新英格蘭區進行組織工作,發生車禍負傷返紐約後,晴美姊送來一鍋很好吃的紅燒Shont Ribs(牛),如今這已快是半世紀前的往事。

晴美逝于一月底的一個寒冬,她無言離開人世走了,走向太明,走向大渺……。

七千里路雲和月,命運如斯,她年輕從新竹到師大,留美又從紐約單獨帶著兩個小孩自紐約遷居斯德哥爾摩,曲折生涯,真若幻夢走影,越過太平洋、大西洋……。

1966年在台灣人刊物讀到連載的“經太環事件”(Jin Affairs),譯者就是晴美,時原住匹茲堡的她已搬至巴爾蒂摩。1968年初,我才在新澤西州看到晴美一家,他們有個美好安定的家庭生活。

1970年4月24日那天,晴美陪著擒槍的黃文雄,鎮定繞過布拉薩旅館,說時遲那時快,一槍擊中蔣子經國正將走進的旋轉門。于是晴美的夫兄雙雙被捕入獄。

這時住在紐約市皇后區羅斯福路的晴美,育有一女一男,他們映現台灣人集體命運的飄泊才正序幕。現晴美兩位子女與四個孫子均住在瑞典,台灣人的反抗與時代變局,使出生美國的菁與傑流徙落腳冰天雪地的北國環境,他倆是我們台灣人散落北歐的後代,其中有段我們台灣人不能輕易忘記的歷史。愴然憶及他們孤獨的顛沛經過,仍然不禁內心哀慟。

1971年末晴美一家才剛抵達斯德哥爾摩,本來以為可以家庭團圓的一個新的開始,卻旋因鄭自才遭瑞典政府逮捕交予美方秘密人員押回美監禁,面臨破碎的悲序。其後晴美隻身帶著兩個小孩數次坎坷長旅至美探監,來回經過相隔的大洋與天空,幸賴有同鄉側助接濟。

運動路上,不幸人與人間並不盡圓滿,晴美遭遇人間冷暖,但這位堅強的台灣女性始終無怨,心理相當平衡,一直保持和悅的修養,對于無謂的糾葛與話語全不再在意。畢竟,一個人嫉憤痛心,只會傷害到自己,生旅順逆處之坦磊,晴美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典例。

90年代,晴美常從新店到台北,熱心參與台文研習活動。台灣人政治運動與母語文化的密切關係,應屬自明無庸爭議,但這亦是我們對于當前膚淺政客光只是掛意著選戰的憂慮。

將快過年,台灣的櫻梅放蕾在即,此間枯椏枝上的黑鳥咯叫了幾聲,不覺中卻仍嗅聞到白花的清香。歲末冷冽的空氣下,晴美已啟程他旅,昔日的同志與各地的友人亦都來了,熟悉的臉龐與身形隱約呈露:包括已逝的賴文雄,以及素貞,戴振男,康泰山、張玉美、鄭紹良、黃美玲、林水泉、呂天民、Yuki、張維嘉、王秋森、Yukiko、陳淑燕、李文卿、李麗花、邱南薰、Darcy、蕭伶玲、劉璐娜等……。

過去黑白是非憂悒,早已消失在我們存在的地平線景界上。晴美,安息!

張文祺于瑞典Uppsala追悼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