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從「論文門」談台灣學術進步的危機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從「論文門」談台灣學術進步的危機

2022-01-03 13:55
作者指出,黨國威權時代,政治人物為了表示自己是有讀書的人,自己學位很高,論文造假,屢見不鮮。 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作者指出,黨國威權時代,政治人物為了表示自己是有讀書的人,自己學位很高,論文造假,屢見不鮮。 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一、論文門與紐約時報

新聞人彭文正先生對於蔡英文總統的博士論文一直鍥而不捨的在追究,甚至弄到他說:「海外獨派」要在紐約時報買半版的廣告,把蔡的論文門與不得人心的事全部登載在紐約時報上面。某個著名的施姓教授就此事也說:民進黨很怕台獨聯盟,因為台獨聯盟至少有100個以上的博士,而且態度已很清楚(見中時新聞網20211231:論文門將登上美國紐約時報 綠營這群人不忍了)。

二、我所知道的論文事實

其實在彭先生追究「論文門」時,就有記者問我這個獨派人士為何不加入其中呢?我的回答有兩個:蔡總統在台灣大學法律系是小我一屆的學妹,我跟她班上許多同學非常熟悉,我大二當班代,還幫蔡總統這一班辦過迎新會。可是我從不認識蔡總統,直到我要畢業前,才在法學院的教室第一次看到她,我只知道她在法律系並不活躍,而是很惦惦(沉默之意)的學妹。在政治的路上,我比她早出道,我在1991年就代表民進黨出來選國大,在蔡還沒踏入政治圈時,我就聽她們班上的同學跟我說,她拿到博士回台教書了。所以,我當然就很難去想像:她在那個時候,就有必要用各種手段去弄假論文,去取得博士學位嗎?如果說她回來馬上進入政治圈,那麼我們就比較容易推定這種可能性很大。當然,總統有誠信的問題,不能造假,彭先生當然有權利去追究,只是從我以前所知,我個人實在很難相信蔡的論文是造假的,要我一起去追究所謂的論文門,這跟我所知的事實似乎有差距。

三、國民黨統治時代的學術造假是公然的

其實,我自己曾到日本東京大學留學,我就告訴問我的這個記者說:國民黨的時代,曾當過法務部長的廖X豪與葉金X都在東大法學部掛個研究生(不是碩士班的學生,是去做研究的身分)的名義,前者只有待幾天就走了,後者連臉都沒看過,重點是以後學術經歷上會加上一個:東大法學部研究。還有一位曾當過立法院院長的人物,他是明治大學的法學博士,我聽前輩跟我說:這位博士用金子收買他老師。真假與否,我不知道,這位前輩甚至說:這位博士的論文是他老師幫他寫的(這如果用心調查,這是可能查得出來的)。政治人物為了表示自己是有讀書的人,自己學位很高,而做出這種狗屁倒灶的事,在過去是屢見不鮮的。

四、博士越多,台灣會越進步嗎?

有一句諺語:「一個和尚扛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台灣博士很多,每個人都很優秀,但是我們的學術水準為什麼一直比不上日本呢?我想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讓大家思考一下:我在東京大學法學部唸書時,日本人會請美國的學者來演講美國法,這位美國學者講完之後,我們英美法專攻的兩位日本同學就一直不斷聽錄音帶,一邊討論,最後把整篇演講內容弄清楚。各位可能不知道,這兩位博士生再過不久,就會成為日本的大學教授,而他們是透過團隊的合作,把外國最新的發展吸收成為日文。但是,這位教授如果來台灣的話,那麼他講什麼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講完之後,要拍照、要吃飯,以便交差了事,而錄音怎麽可以由主辦的大教授來做呢?找個學生錄一錄就夠了。從兩個國家的學者的態度來看,其實台灣未來學術的發展是令人堪憂的。台灣的博士頭腦都很好,但也相輕,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施姓教授所講或許有部分是對的,例如因為博士少,會知識不足,所以會有遠見不足之處,不過如果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其實民進黨的成功反而暴露台獨聯盟的一些問題點,例如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以及黨工是按照韋伯(Max Weber)的理論,把政治當作志業(德文:Beruf)在做,而大部分的其他政黨或政治團體好像是純粹為了獲取利益或是玩票性質在玩政治,因此要擷取政權的機會反而相對會比較低。

五、結論——就事論事 

其實政治會牽涉權力鬥爭,一定會有很多骯髒不堪的政治現象。要批評民進黨,是有太多的地方可以批評的。不過,我個人覺得就事論事而不流於情緒化,才會是能被聽進去的批評。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