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除有部分區域立委仍陷膠著纒鬪狀況外,選民誰會去認真討論朱立倫或宋楚瑜會「逆轉勝」?倒是由政黨票所分配34席不分區立委,成為近日關心政治局勢發展選民的熱門話題,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都多次跳出來「固票」,可見一斑。不過,正如自由時報社論「有必要整碗捧去嗎?」,就透露許多真誠「台派」的心中疑問,且容吾人稍做探討。
猶記得本報社論是相當早建議倡導以民進黨為首的台派綠營,應該聯合所有台派進步力量組成「聯合陣線」,以拉下腐敗專制的國民黨為第一要務,並翻轉被國民黨及其附庸獨霸六十幾年的國會。而蔡英文也廓然大器地宣布籌組「進歩大聯盟」,要團結一切反國民黨且有台灣核心價值的進步力量,共同打拼,朝目標邁進。
蔡英文的「進步大聯盟」略策略完全正確,除有助於團結台派在總統的選擇上,力抗執政政績奇爛又自閙分裂的傾中派外,也較安全保證綠色進步陣營,可以在國會過半,翻轉被霸凌半世紀多的立法院「假民意」,要掃除堆積如山的不公不義臭垃圾。
「進步大聯盟」用在和時代力量丶台聯的合作是成功的,(除了新竹市的遺憾例外),但在不分區選票的競合中,民進黨犯了一個錯誤,以為台派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小英大喊「民進黨沒有單獨過半,改革剩一半」,這句話太誇張又不合邏輯。又說「不能分票、不能配票」,那就對支持她的選民認識不清和不夠尊重。2016大選會有七百多萬選民支持小英當總統,但他們並不全然是民進黨黨員丶樁腳,甚至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自主選民」,他們關切台灣政治的良好正向發展,勝過單一支持民進黨的拉力,何況小英所謂「民進黨沒過半,改革剩一半」,一聽就是偏執的選舉語言,説服力不強,接下來「不分票丶不配票」也就變成某些選民「參考」話語而已。
尤有進者,民進黨還有前發言人,公開評論「時力」的政黨票大漲,搞不好要超過民進黨了⋯⋯。所謂「吹牛不打草稿」和「口不擇言」就是如此,民進黨要學國民黨變成「白賊黨」嗎?在美國搞一次大地震的烏龍還不夠嗎?腦筋有問題。
請放心,在台灣社會基層,「時代力量」是什麼碗糕,大部分人都沒聽過;「台聯」雖然聼過,印象模糊,只大概知道以李登輝為精神領袖,有「抗中防統」第一品牌之稱;「綠社盟」則出了雙北市也沒啥知名度;「自由台灣黨」更是存在一群政治狂熱者的理想中⋯⋯。其中除了時代力量應可替代本屆台聯的小黨領頭羊外,老牌台聯尚在不分區門檻附近「載沈載浮」;「綠社盟」循台聯老梗喊出「一戶分一票」也只是如意算盤,連總統候選人要支持誰都不知道,只強調要監督「執政黨」,那明年不就衝著民進黨而放過國民黨嗎?泛綠選民要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嗎?「綠社盟」立場曖昧不明,又要求「一戶分一票」,真不曉得對象是綠營或藍營,恐怕兩頭空。
直白而言,民進黨2016立委單獨過半(57席以上),而不分區立委至少維持本屆的13席以上,都是不容懷疑之事。站在黨的立場,當然立委當選愈多愈好,所以蔡英文最近「固政黨票」之舉,無可厚非,然泱泱大黨「取之有道」,不宜用不太準確的選舉語言和數據來拉票,否則不免貽笑大方,對許多支持者也是「失望」的開始。蔡英文更要頭腦清晰地認知,支持她或民進黨的選民,很多是「理念型」的自主選民,不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布偶,古諺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765或689的馬英九,一丶二年內掉到9%,殷鑑在眼前。
蔡英文究竟只要當民進黨的總統,或是當全體台灣人的總統,差別只在一線之隔,慎思明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