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江宜樺在接受《BBC中文網》獨家專訪時透露,台灣官方仍在試圖說服北京方面接受其建議,在今年亞太經合首腦會議(APEC)期間舉行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他強調,台灣方面提出這樣的建議,也並非是要把兩岸問題「國際化」。
江揆表示,如果因為一些中國大陸官員的傳統思維而未能使「馬習會」在APEC期間出現的話,將是一件可惜的事。他說,目前此事還沒有最後下定論,因此台灣方面仍然對此抱有希望。
江宜樺也表示,兩岸「王張會」建立了「固定的協商化機制」,下一步的工作目標將是在對方設立辦事處,使「制度化的協商更為固定」;而在經濟貿易協議方面,在「服貿協議」之後,兩岸將就「貨品貿易協議」展開談判;他也指出「兩岸服貿協議」沒有時間表,台灣可能比北京還急。
《BBC中文網》21日專訪江宜樺,內容今天披露。江揆在訪問中針對兩岸關係、台灣經濟以及台、港民主發展及「太陽花學運」等議題答覆提問,當被問到對兩岸關係與馬習會的看法時,江宜樺做出以上表示。
江宜樺表示,兩岸目前仍在就這一問題進行磋商。他還表示,台灣方面提出在APEC期間舉行兩岸領導人會晤,是因為該組織就是以各個經濟體而非國家所組成的一個組織。而各國領袖也是以經濟體領袖的身份參加會議的。
江宜樺指出,在發展兩岸關係上,台灣方面一直堅持「先易後難」和「先經後政」的原則,而隨著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以正式職稱先後互訪並舉行「王張會」後,兩岸建立了「固定的協商化機制」。
他表示,下一步的工作目標將是在對方設立辦事處,使「制度化的協商更為固定」。而在經濟貿易協議方面,在「服貿協議」之後,兩岸將就「貨品貿易協議」展開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