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立委2月1日就任,選舉新任立法院正副院長。雖然民進黨仍然在立法院超過半數,完全執政,但是與上屆立法院結構稍有不同,新立法院攸關國家未來四年政治發展,值得國人正視。
民進黨取得61席,加上3位友民進黨的無黨籍立委,1位基進黨立委,應該扮演穩定的多數。但是與上屆立法院比較,民進黨實力已經打了折扣。拜單一選區之賜,民進黨才能在立法院過半,雖然蔡英文總統獲得817餘萬前所未有的選票。年輕選民支持,投票率上升將近百分之10。國際環境丶香港反送中丶習近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美國支持,國民黨内部問題叢生等,均是主因。
比較之下,立法委員選舉反而反映民意結構。民進黨在區域立委,因為年輕選民投票意願增加,在中南部大獲全勝。但是總獲票率低於四成,全國不分區立委政黨得票率只有3成4,低於總統獲票數300多萬、23個百分點。係實施立委選舉新制最低的一次。國民黨因為兩年前九合一選舉,人民討厭民進黨間接獲利。一年之內爭議不斷,總統選舉挫敗,立委席次雖然增加3席,仍然被視為挫敗,正展開改革運動。
完全執政仍應尊重少數
立法院在新的政治環境及選舉結果之下成立,不宜一成不變,尤其民進黨不可重踏過去四年覆轍,為所欲為。民進黨四年完全執政,的確通過不少法案,成果不錯。但是不尊重少數,逕行通過爭議法案,包括反滲透法丶國安五法等。被批評有違人權,公權力等國家機器有恃無恐。轉型正義法案丶勞工法案丶年金法案等,迄今餘波未了。蔡英文似乎主控立法院民進黨團,民進黨立委,除了少數,淪為一言堂。如何在政黨政治丶國會黨團自主丶反映民意等取得平衡,此屆民進黨立委,有待加強。
國民黨為了敗選,重新改選黨主席,改革聲浪此起彼落。其實國民黨最値得檢討之一,如何扮演有效在野黨,尤其立法院國民黨團。上屆國民黨立委超過35人,此屆又增加3人。過去4年,國民黨立委的表現,令人失望,即使尚有幾位表現良好。也許國民黨立委首次淪為少數在野,不知道如何處理。經過四年,應該改進。國民黨除了在13個縣巿執政,該黨立院黨團絶對是核心。不論總統制或內閣制,在野黨的核心一定是該黨國會議員。
國民黨之外,台灣民眾黨5席,時代力量3席,非綠無黨籍立委1席。有人倡議在野大聯盟,時代力量立委不以為然。執政聯盟,比較普遍,在野聯盟僅是一種宣示,面對超過半數的執政黨,有較多談判籌碼。其實台灣民眾黨丶時代力量,各得百分之11丶9的政黨選票。加上其他小黨,取得三分之一總選票,與民進黨丶國民黨三足鼎立,民意基礎不可低估。
台灣民眾黨5位立委,均是不分區,代表台灣民眾黨,在立法院表現良否,攸關民衆黨未來成敗,柯文哲主席的政治前途。或多或少也影響國內第三勢力的消長,與台灣政治發展息息相關。時代力量亦是,尤其年輕世代的選民。
立法院具有法律制定等職權,係最高立法機關,立法委員來自全國各區域丶政黨,具有最新民意。新立法院攸關國家政治發展,全民拭目以待。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