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辯論今(27)日舉行,親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徐欣瑩問國民黨王如玄,擔任勞委會主委時推的22K方案,被認為是造成低薪的主因之一,面對青年人低薪痛苦如何解決,如何將22K拉高到30K?王如玄則強調不是她提出,是教育部的政策,而她也保證台灣以後只有40K,不會有22K。
王如玄答覆表示,「妳問我22K會不會太低,我絕對說太低,政府應透過政策工具來改變這個狀況,現在年輕世代,30歲還在外面流浪的律師、教師一大堆,生活的確是不容易,更別說有能力教養孩子、買得起房子,不只薪資,包括教養子女、居住正義,都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王如玄說,有人故意把她名字連在一起,「但是這個政策不是我規劃的,這是教育部的政策」。
王如玄說,當時政策背景是因為金融海嘯,是擔心畢業生第一年找不到工作,因此賦閑在家會失志,影響未來人生規劃,因此補助2萬2千元,加上勞健保2萬6192,輔導他們到企業實習,但是這個制度的確遭到資方濫用,「這也是我們急於解決的問題」。
王如玄說,朱立倫提出「輪轉好薪情」,從第一步,人才變成能才,提高人力資本含金量提高,包括產學接軌,公司幫學生付學費可抵稅,學生如果通過鑑定,可做為教育部補助審查的重要標準,完成職能鑑定標準,來擴充職訓機構、大專院校加入「追薪學院」,發放人才加值券充實就保法財源等。
王如玄說,除了提高人力資本含金量外,也希望發展台灣在地產業全球化如智慧長照,希望「銀青雙贏」,師徒制與世代合作,開創更多職訓種類,最重要是員工加薪、企業減稅。
王如玄強調,以前都認為經濟有發展,員工才能加薪,「改變的時代到了」,讓員工先加薪,企業才能賺更多錢」,因為人才是寶貴資產,希望透過制度設計,設定職能檢定標準,進到追薪學院,「保證平時月薪4萬元起跳,將來台灣只會有40K,不會再有22K」,必須改變思維模式,加薪才能經濟成長,「台灣好,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