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成立的裕隆汽車公司至今還是汽車零件組合廠, 中科院自製的火箭至今尚未能把人造衛星送到太空軌道, 2009年智慧型手機全球市占率高於三星的宏達電其市占率由2011年的9%今降至小於2%, 漢翔公司於2014年為空巴製造後機腹複合材料的整流罩, 至今尚未能做客機的機翼及機身。茲分析我們60年來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緩慢之因。
權貴裙帶關係及政治酬庸 : 戰後日本在台灣機械造船 (台機及台船的前身) 及唐榮鐵工廠留下機器、造船、煉鋼設備及技術, 大同鐵工廠有製造汽車的重機械, 當時蔣政府理應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然卻扶持沒有汽車製造設備及技術經驗的權貴嚴慶齡 ( 前副總統嚴家淦胞弟) 成立裕隆, 60多年來政府大都指派將領、權貴親友、聽話黨員、社會科學專才來當唐榮鐵工廠、台機、台船、漢翔、中科院的董事長及董事。
沒積極創新研發 : 1980年代漢翔與洛克希合作取得經國號戰機設計及製造的經驗, 可惜1990年代政府沒有幫漢翔利用幾百位工程師的設計及製造經驗去創造下一代戰機。2000年代上半期筆者在漢翔研擬短場起降飛機及高空長滯無人飛機計畫, 然政府沒起動此兩研發計畫。
2010年宏碁的桌上及筆記型電腦出貨量是世界第二, 然沒開發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其業務衰退。宏達電在2010年沒積極研發操作系統、微處理器及此兩者間的相容性, 一直依賴安左操作系統及高通的微處理器, 當年蘋果的賈伯斯說“競爭是健康的, 但競爭者應創造自己原本的技術, 而不是偷襲我們的專利發明, 我們已決定採取法律行動”, 3年中宏達電因專利訴訟敗訴需支付微軟、蘋果、諾基亞專利授權費。
2007年日、韓、台企業研發支出款額(億美元)各為1145、221、70, 佔GDP各為2.63、2.32、1.81, 台灣在全球企業研發支出指標由2012年的第10名降至今第18名, 這是台灣企業以勞力製造代工為主所致。
政黨對立 : 1995年台灣與美國合作成立華揚航太製造小型商務機, 2005年需增資金以便進入量產, , 國民黨主控的立法院翌年決議不增資, 資金枯竭只好轉賣他人, 國民黨羅立委指控當時郭董事長淘空公司資產, 法院因查無不實交易或作假帳, 及未查出資產遭私用而不起訴。2012年宇昌案法院一審判劉憶如敗訴, 2014年MG149帳戶案監察院未發現違反會計法。政黨對立影響創新科技的發展。
短期獲利的投資及官股主控的公司 : 1986-1991年期間台灣錢淹腳目, 當時人們投資在1年就能賺大錢的房地產及股票,台權股價由1986年的1000點炒到1990年的12680點 , 1987年到1988年地價漲112%, 2008年響應馬英九鮭魚返鄉的台商卻用約3千億元回台炒房地產, 2009年遺贈稅由50%降至10%, 許多富人用匯回台灣的錢也來炒房地產。
創新自製的飛機、船艦、汽車、自動控制車床機、醫藥、飛彈, 從研發、製造、測試或臨床實驗、認證要6到12年, 短視的台灣企業家對需要10到15年才能回收成本的創新產業沒興趣。
長期才能回收的事業大部由官股主控的民營公司如中鋼、漢翔、台機、台船、或行政法人中科院來經營, 自己沒出錢投資的官派董事長大部只求無錯過, 又沒有要如期達成任務的壓力, 大部份創新自製的產品不是政黨輪替半途而廢, 就是政府不再資助前功盡棄。
在中國研發製造培養出競爭對手 : 1997年宏碁在上海設軟體中心研發電腦軟體, 翌年在廣州生產個人電腦, 然其股價從2000年的220點降至今約15點, 宏碁減少的訂單跑到中國的聯想, 促使聯想從2013年至今為全球第一大個人電腦生產商。
宏達電於2009年在上海設立智慧型手機製造及研發中心, 其股價從2011年的1300降至今的兩位數, 所流失的訂單跑到中國的華為、聯想、小米, 今此3家之智慧型手機全球市占率之總合約十倍於宏達電 。
先進國家都在其國內研發設計, 其品牌雖有在中國製造, 但對侵犯其品牌專利權的中商及台商皆毫不手軟地訴之法律。反觀傾中享有租稅優惠的宏碁及宏達電不願也不能控訴中商的仿造, 近3年來他們的營業利益率介於負到1%, 在台灣生產晶圓的台積電介於35到39%, 與台積電同業而有在中國生產的聯電介於3到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