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從紫光兵臨城下看台灣產業前景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從紫光兵臨城下看台灣產業前景

 2015-12-17 09:40

最近兩岸最熱門的議題,無疑就是中國紫光集團在取得ic封測大廠力成25%的股權,並取得其絕對性的控制權之後,又大手筆一擲688億台幣取得台灣矽品、南茂兩家封測大廠的股權,紫光此舉不僅意味著長驅直入台灣半導體產業,更一口氣佔據17.4%的全球封測市佔率,其本身在封測市場上的壟斷性地位,引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矚目,但衝擊最大的莫過於在半導體產業中逐漸趨於式微,處於劣勢的台灣,嚴重擔憂尚居領先地位的少數領域上,也慢慢被取而代之,昔日的「矽土之島」風光景象恐怕是一去不復返了。

事實上,台灣半導體產業確實曾經是國內少數的兆元產業,也是歷經過高產值、高毛利甜頭年代,甚至是台灣政府長期以來挹注了過於龐大的資源扶植培養的產業,也是上班族夢寐以求優先選擇的職業,一度是台灣經濟奇蹟的核心與工業關鍵技術的代表,但不可諱言地,在大多數的半導體產業鍊結點上,台灣廠商已紛紛走入微利化的時代,成為黃昏或夕陽的產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版圖,已一再地拱手讓人,或顯得力不從心。

因此,對紫光大幅收購矽品及南茂股票的動作,台灣固然應在考量與中國競爭甚至敵對的特殊關係,不應輕率以對,甚至從國家安全及產業布局接替的整體經濟戰略下,有必要就攸關國安軍事安全及核心領先的關鍵技術,採取必要的短期限制與保護的措施, 但明眼人都知道,任何一國的工業技術領先及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都不能單靠限制與保護的手段長期維持,而是必須靠不斷的研發創新與持續的技術精進,才是可長可久之計。

當然,對於紫光或中資的大舉侵台,台灣如果只從負面控制的想法出發,也絕非健康而深謀遠慮之策,不妨藉此徹底檢討我國對整體產業補助及扶植資源的配置上已長期失衡與扭曲的現象。而要翻轉台灣產業的再創新與再繁榮,是否有大舉改弦易轍的必要性,就如同人們對Nokia的衰頹先是滿懷不捨之情,到現在則有人提出正是Nokia的關閉,才能救起芬蘭現時的經濟繁景。我們不是在高喊開發生技、數位匯流及綠能產業嗎?難道又僅止於口號嗎?如果不是,那台灣有多少資源能支持每個動輒上兆的產業?或許,永續的產業政策這才是更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