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宗教學暨神話學入門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宗教學暨神話學入門

2014-05-07 09:40
作者:董芳苑
譯者:
出版社:前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
官方網址:http://www.avanguard.com.tw/

在「宗教學」的範圍裡,「神話」被當做一種原始人類的宗教特徵來處理,並探討它的象徵意義。 如作者所言,「宗教」欲處理的,便是人類的「生」與「死」。世上的各種學術或政治理想,包括「神話」,至今仍舊無法解決人類「生」與「死」的問題。 惟有「宗教」可以信仰語言來作回答,並給予人類生存的勇氣,這同時也是「宗教」對於人所做的重要貢獻。

董芳苑:一位不偏不倚的宗教學家

宗教學暨神話學這兩門學術研究區塊,在台灣的人文科學領域仍屬一片崎嶇地貌,亟待投入更多學術研究人力進行深入探勘,才能開闢出新天新地。

始於十九世紀,迄今一百四十多年的這兩門新興學科,其涉及歷史學、民俗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民族學、考古學、政治學、經濟學乃至語言學、現象學…等相關論述範疇。在台灣之所以陌生而乏人問津,顯然與國民黨反民主的排他性有關。一九四五年蔣介石集團性的武裝遷台(黨史美其名為「轉進」),施行封閉且暴虐的威權統治。這樣的一個外來殖民政權,獨尊孔家儒教為本,豈容學術自由風氣滋長?更何況事涉宗教學的研究,當然是嘎嘎乎其難矣。

解嚴後,一九八八年輔仁大學首先出現台灣第一個宗教研究學系。隨後各公私立大學陸續設置該類相關系所。然而,由於欠缺專門師資,加之校方憑藉既定的宗教立場及擔任教席者便宜行事地按照個人的宗教信仰授業,致使宗教學淪為「護教學(Apologelics)」乃至「宣教學(Missiology)」的不堪地步。如此一來,無異貶損了學術研究工作的純正性與中立性。

筆者忝為一介文化人類學自習者,不免攀附宗教學與神話學的門牆,稍稍窺探其堂奧之美──儘管只是浮光掠影。由於略有接觸,不免介懷中文典籍的得之不易。倘使大學系所學生能稍擁有書齋必備的相關參考工具,輒在研究上豈不更為便捷且得心應手。

殷盼之下,董芳苑教授近著「宗教學暨神話學入門」(前衛出版),肯綮扼要,令人愛不釋手。一般而言,入門書的好處,在於提綱挈領,層次分明,復加條剖縷析,方便閱讀。雖說是「入門」,其實是作者為學的自謙。本書分門別類的從宗教學/神話學的發展,以及其定義、起源、現象、各家學派,以迄研究方法,皆能娓娓道來,清楚交代。而內容扎實,不但足夠入門之用,而且循序以進,對這兩門學科的複雜內涵也不難有更正確的認識。

此外,本書另一特色,即是作者針對當前各大學宗教系所「掛羊頭賣狗肉」,悖離學術研究的行徑嚴予批判。他指陳天主教大學宗教系學生不務正業的大跳八家將,甚至參與廟會陣頭;基督教大學的學生卻於校園內舉辦巫術法事及表演洗禮儀式;而佛教大學的宗教學則專授生死學,以便畢業後順理成章在殯儀館謀得「禮儀生」之職。做為人文科學之宗教學,講求的是客觀研究人的宗教思想、宗教經驗、宗教行為、宗教門派,旨在幫助現代人深入了解宗教本質與功能的意義所在,而非不倫不類的淪為好似馬戲班的雜耍者。

至於神話學的部份,雖較少篇幅,卻言簡意賅的將這個學門作了相當精闢的闡釋。其所提及的各家學說,尤其是現代神話學的發展及其貢獻者,都有畫龍點睛的剖析,十分精采。神話是宗教的重要元素,也是宗教現象之一。人類學家視為原始宗教的內容,初民信仰的殘形(survival),更是信仰的語言。宗教學暨神話學既是如此親緣,原本就應將其共冶於一爐。

走筆至此,不禁想起當代開拓神話學探索新境的巨擘喬瑟夫.坎伯(JosephCampbell)所言,神話是幫助我們發現內在自我的線索。我們需要神話來為自己的一生提供指引,需要藉由神話以接觸永恆,需要透過神話了解人生奧秘之處,並進一步發現自己本來的面貌。他說,沒有神話的人生就會變得枯燥乏味。於此可見,神話學是一門興味盎然的人文科學。在這部份,董芳苑教授對神話學的來龍去脈,有夾敘夾議,旁徵博引的論述,很值得讀者細讀咀嚼。

作者身為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但站在宗教學的學術研究立場,始終不偏不倚。他語重心長的指出,今日基督宗教已與世界諸宗教相遇(encounter),剩下來的課題是如何去和他們對話(dialogue)交談。如果基督徒不瞭解其他宗教的信仰而冒昧否定它們對人類的貢獻,基督宗教焉能宣揚天父的福音聖道?畢竟天父所愛者是普世人類,不是單單基督徒而已。旨哉,斯言!筆者深盼不只是基督徒,也呼籲其他宗教都能察納這般擲地有聲的雅言,抱持瞭解與寬容的襟懷,為人類恆久寄託的心靈源頭灌注永不枯竭的汨汨清流。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