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德國之聲】台灣新公民運動海嘯 激勵港澳爭民主浪潮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德國之聲】台灣新公民運動海嘯 激勵港澳爭民主浪潮

 2014-12-02 19:05
無黨派候選人柯文哲勝選台北市長(網路圖片翻攝)
無黨派候選人柯文哲勝選台北市長(網路圖片翻攝)

12月1日《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報導指出,上週末台灣舉行地方選舉,親中派的執政黨,遭遇恥辱性挫敗。政治分析人士發現,一股新興社會力正在湧現,此即台灣政治的主導權,將逐漸由政黨轉向草根力量。據推測,或許這一波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台灣海嘯」,可能遠傳到香港、澳門等華人地區,並發揮激勵鼓舞作用。

這次台灣選舉帶動政黨版圖的地震大挪移,也激發香港、澳門等地,也激勵一些長期和北京較量的異議人士。台灣公民權利組織「華人民主文化協會」理事長顧忠華選後表示,我們看到一種新民主發展形式,推翻了既有台灣選舉理論。

公民運動 大勢所趨

顧忠華分析說,過去國民黨憑藉「動員選票」活動,將地方民間團體融入其政治機器的拉票選戰;從週六選舉結果看來,卻發生天翻覆地大變化;公民運動和年輕人透過網路積極參與政治的新浪潮,轉瞬之間發揮強勢海嘯效應,席捲執政黨向來強固的政治地盤。

台灣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曾健元也注意到,此一重大變化;即越來越多的公民團體通過網路動員群眾,共同就漏洞百出的政策做為,對執政者提出批判質問。曾健元指出,公民運動未來在政治領域發揮力量,將是台灣社會的大勢所趨。

香港「華人民主書院」董事陶君行,這次特地前來台灣觀察選舉,他說,香港跟台灣一樣,面臨來自中國的威脅;而公民抗民(的意志)是港人唯一可以捍衛自身權利的渠道,也是這次台灣選舉帶給他的啟示。

台灣政治新時代來臨

台灣總統馬英九2008年上台以來,開啟了一個緩和局面的中台關係。其執政期間,台灣完成了近60年來的首次三通,同時也向中國大陸遊客開放,並簡化雙方之間便利的投資程序。然而,今年間馬英九和國民黨,意外收穫了強大民意的「反對浪潮」,其中較知名者為,318學運佔領立法院,要求拒絕通過中台秘密簽訂的黑箱服貿協議。

分析人士認為,國民黨的親中政策、長期低薪資水平、年輕人深感未來前景的黯暗茫然等因素,都是造成馬政權在上週六選舉慘敗主因。

柯文哲說,他的勝利顯示了公民參與政治力量的崛起,以及網路媒體在選舉發揮主導作用;並顯示了公民運動力量開創了台灣政治的新時代。柯文哲發表勝選感言時還表示,意識型態高牆已經倒下;這是個由人民統治政府的新時代來臨。

慌張的北京

澳門民間組織「澳門良心會」成員蘇嘉豪表示,同意柯文哲的觀點。他說,柯文哲在首都台北的勝利,顯示了政黨在台灣政治的角色,已逐漸被公民參與力量取代。

近來「反中壓制」的民主運動,持續受到香港、澳門媒體的關注。前葡萄牙殖民地澳門的示威人士,曾就普選議題,組織抗議活動及一次非正式公投。香港的雨傘運動,佔中抗議也持續了2個多月。

1989年六四天安門學生運動,著名學生領袖王丹表示,歷經長達23天的318太陽花學運之後,他就預感了國民黨將會在選舉中失利。王丹補充說,馬英九到了重新考慮中國態度的時候了,而且,顯然國民黨並非一個讓中國得以觀察台灣的可靠窗口,選後,北京當然發慌了。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