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今(23)日公布2014年最新經濟成長預測,儘管失業率降低、外銷訂單回溫,企業調薪轉趨積極,但因國內經濟氣氛仍處於「風險與成長並存」,因此經濟預測調整仍審慎為之,因此小幅上修全年經濟成長0.16個百分點,由原預估2.82%調高至2.98%,還是無法突破3%。同時物價壓力也明顯增強,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將較原估1.07%驟升至1.53%,不斷逼近央行通膨目標上限2%。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今年首季GDP確定突破3%,達3.14%,較4月初步統計時微幅提高0.1個百分點,然第2、3、4季 預測則分別為2.79、2.96%、3.01%。另外預估每人GDP 2萬1283美元,每人GNP 2萬1936美元。主計總處認為,雖然國內經濟表現與歐美國家景氣復甦有利台灣經濟成長,但中國發展本土產業供應鏈卻不利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恐成拖累台灣經濟成長的最大變數。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這次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經濟仍較過去有進展,但國內經濟環境仍處於「成長與風險並存」的處境。主計總處官員解釋,研究機構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5月對全球經濟成長最新預測值為3%,較2月公告下修0.3個百分點,但仍較去年同期提升0.5個百分點,其中先進經濟體成長2.0%,下修0.1個百分點,但優於去年1.3%,新興經濟體成長4.6%,下修0.5個百分點,則較去年4.8%為低,凸顯新興市場今年經濟成長將持續減緩。
台灣雖然國內企業調薪轉趨積極,股價指數穩定攀升,使所得與財富效果增加,致民間消費成長得以上修,加上電信業者加速建置4G、航空業者擴大購機等挹注,資本形成也可以上調,讓GDP預估值有上修空間。
但主計總處官員也坦言,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續減緩,拖累全球景氣成長,也不利我國出口擴張,尤其中國因素的存在,讓國內個別產業競爭力也增添更大變數,更是影響出口的關鍵。
主計總處明白指出,雖然國內半導體出口因先前大舉投資高階製程陸續量產、國外行動裝置領導業者擴大釋單及物聯網(IOT)商機可期,相關出口仍將暢旺,DRAM、太陽能與LED供需也因產業供給秩序重整,出口復甦,但中國大陸持續發展在地產業鏈,對國內相關業者競爭之壓力則有增無減。正因為中國本土產業供應鏈的壯大,恐將造成國內產業因競爭力及國內外產能配置落差擴大,影響整體出口成長步調。
而近期食物、民生物資價格不斷飆高,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1.53%,較2月預測上修0.46個百分點,物價壓力轉強,不但逼近台灣央行緊盯的2%通膨上限,也拖累民間消費成長,主計總處預估民間消費今年全年僅成長1.36%,是6年來最低的成長。
目前國內各經濟預測機構對2014年台灣經濟成長預估,以台經院3.23%最樂觀,其次為中經院預估3.95%、中研院2.89%、台綜院2.81%,國發會的經建目標則訂為3.2%。至於核四封存對經濟衝擊,主計總處表示,目前經濟部對電價與產業影響數據尚未揭露,此次經濟成長預估尚未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