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長林智堅近日拋出大新竹的概念,認為大新竹有很多密不可分的問題亟待解決。1982年新竹縣、市分家有其時空背景,如今新竹縣、市的合併與發展已是必然趨勢,他除向中央建議,更希望凝聚民意力量,推動「大新竹合併」計畫。
平心而論,林智堅擔任市長六年餘,必然發現新竹縣、市有許多交錯複雜問題都是肇因於縣、市分家,例如:大新竹輕軌、五楊高架道路延伸的交通問題,還有環境、垃圾、自來水、觀光、土地、城市發展等,大新竹已是共同生活圈,無一不是密不可分,勉強一分為二,阻礙地方發展。此外,由於科技與經濟發展的緊密關係,大新竹在台灣具有重要的經濟與戰略位置。因此,大新竹之構想若能實現,絕不止於市長職務的競逐而已。
林智堅市長提出「大新竹」合併議題之後,新竹縣長楊文科於第一時間指出,新竹縣人口急增,贊同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直轄市)。然而,新竹縣府於本(9)月11日舉行竹竹苗合併升格第7都的研商會議,已非原來的竹竹縣市合併,且林市長另有要公不克出席,更引來竹苗兩縣長會議開始即開酸林市長,徐縣長批評林市長竟為了新竹市升格要瓜分苗栗。顯然,合或不合,彼此存在不小歧見,尤其,涉及縣市首長個人政治生涯規畫,難免有各自的盤算。
縣市互利共榮人民之福
由於交通、河流、生活型態、歷史人文的關係,不只是竹竹合,類似情形的雲嘉嘉的合併,也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事實上,嘉義市與嘉義縣的合併議題,至少自2010年以來即成為市長選舉的熱門話題,嘉義市並被嘉義縣比喻為蛋黃區,暗喻嘉義市佔盡交通地利與經濟發展的精華區,嘉義縣卻因幅員廣大,經費運用經常捉襟見肘。最近五倍券的加碼,每位嘉義市民即可領2000元現金,嘉義縣長則只能抱歉表示,因正在努力償還債務,無法比照嘉義市發放現金。另外,翁縣長也指出,縣市合併只能解決少數縣市因「六都與非六都」之間的經費分配問題,根本之計應在於以國家未來發展的格局進行國土規劃。嘉義市長黃敏惠則指出,縣市未合併之前先談合作,如何對市民有利,縣市互利共榮,一起合作,才是人民之福。可見二位準備連任的縣市長對於縣市合併並不熱衷,也無意多談。
縣市合併,乃至於國土如何重新規劃,牽涉層面甚廣,政府宜依以往升格的經驗,進行討論與規劃,並能訂定相關法律與審核標準,好讓地方與民意有所遵循,並作為努力的目標。此外,縣市合併問題已困難重重,可是,有人聞台灣之名,即渾身不自在,如此罔顧政治現勢,豈無矛盾嗎?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