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選舉進入倒數計時階段。民主黨的希拉蕊與共和黨的川普歷經兩度電視辯論的慘烈廝殺,目前希拉蕊在多數民調均維持穩定領先,有的甚至還領先多達兩位數。
十月驚奇,2016特別驚奇
美國總統選舉日期明定必須在十一月第一個星期一的隔一天舉行,因此過去經常在投票日前幾週出現所謂的「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以造成對選情的最後衝擊。
有些「十月驚奇」是某陣營刻意揭露對手重大醜聞,例如2000年選前,共和黨的小布希被揭露年輕時曾經酒後駕駛;有些則是連任者刻意釋放政策利多,例如1980年共和黨的雷根挑戰尋求連任的民主黨總統卡特,一度傳出在選前十月伊朗可能釋放美國人質,替卡特加分。雷根陣營先行提出質疑,但最後雷根當選,在就職日當天,美國人質就獲得釋放。後來媒體暗指是雷根事前與伊朗政府達成秘密協定。有些則是剛好出現諸如全球金融動盪等非人為因素,例如2008年民主黨的歐巴馬對上共和黨的麥坎。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因為出現川普這號爭議性人物,觀察家早就在預測是否也會有「十月驚奇」,例如恐怖攻擊事件就容易讓主張禁止伊斯蘭教徒入境美國的川普獲利。結果今年果真出現「十月驚奇」,但卻不是民主黨或希拉蕊發動,而是川普自己造成。
就在第二場辯論舉行前幾天,媒體公佈川普早年一番物化女性的歧視性影帶,引起全美一片譁然。川普除了道歉,還淡化說這只不過是男人常在「寄物室裡的聊天」(Locker room’s talk),不像希拉蕊的老公、前總統柯林頓的性醜聞事件都是身體力行。這個「十月驚奇」不但讓希拉蕊陣營抓住川普的把柄,更嚴重的是造成共和黨內鬨,原本對川普的不滿在選前不到一個月正式浮上檯面。
包括川普的副手搭檔潘斯都對川普當時的言論不予苟同,共和黨大老們更是紛紛與川普切割,其中包含上次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麥坎。真正的引爆點是共和黨眾議院議長萊恩公開表示,他不會再為川普助選或辯護,而會將競選資源集中在共和黨國會議員的選情,確保共和黨目前在兩院的多數席次,以免希拉蕊當選之後可以為所欲為。
棄普保黨,眾大老公然切割
萊恩此言,形同宣布川普敗選,因為他是現階段共和黨最具份量的政治人物,也是四年前和麥坎搭檔的副總統候選人。原本在年初共和黨初選尚未結束前,黨內主流派還有人主張「換普」,由萊恩出任總統候選人。畢竟萊恩年輕、形象好,又是明日之星,由他臨陣上場可團結共和黨,絕對可以給希拉蕊帶來重擊。只是當時萊恩婉拒此一建議。如今萊恩明顯切割川普的舉動,雖然有點悔不當初,但也是為了保住共和黨國會選情不受川普牽連不得不採取的策略。
萊恩的登高一呼,讓40位共和黨參、眾議員共同撤回對川普的支持,其中還有30人呼籲他退選。不過萊恩這個舉動也激怒川普,更是惹火川普的「鐵粉」。事實上面對黨內同志倒戈,川普也不得不採取更強烈的反應。他在推特上批判萊恩等人的行徑,嗆聲說「不忠的共和黨員遠比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更難搞」。
川普的危機處理模式是將萊恩等黨內主流派對他的切割,轉化為他競選時的主要訴求,也就是要「反體制」(Anti-establishment),藉此向他的死忠支持者喊話。川普更希望打「悲情牌」,形塑他被兩大政黨政客們打壓的形象,進一步激化「隱性川普支持者」(Hidden Trump)出來投票。這些「隱性川普支持者」常不會在民調時明確表態,因為怕被人說怎麼會支持川普這種人。但他們心底可能真正想要投給川普,因為川普說出他們心中對華府政客的不滿。
誰都沒有想過所謂美國總統選舉的「十月驚奇」,竟然會演變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與同黨大老的「內戰」,這已經徹底顛覆了「十月驚奇」的定義,而且可能給共和黨的選情敲下最後的喪鐘。川普別無選擇,只能同時與黨內主流派開戰,同時還要面對好整以暇、隔岸觀火的希拉蕊。如果川普在如此劣勢下仍然能夠擊敗希拉蕊,那所有政治人物和選戰專家都該回家閉門思過,重新研讀「政治與選舉」這堂課了!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小標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