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正視北韓「政權替換」的可能性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正視北韓「政權替換」的可能性

2017-12-28 11:15
北韓核武威脅的本質,不在核武本身,而在北韓政權。美國推動「政權替換」,不管是直接或間接的,都比透過談判讓金正恩放棄核武,還來得容易。(圖/網路資料後製)
北韓核武威脅的本質,不在核武本身,而在北韓政權。美國推動「政權替換」,不管是直接或間接的,都比透過談判讓金正恩放棄核武,還來得容易。(圖/網路資料後製)

2017年進入尾聲,明年世局焦點仍在朝鮮半島。北韓今年總共舉行了15次飛彈試射、1次疑似氫彈的地下核試,飛彈由中程、遠程到洲際飛彈,1次比1次先進。國際制裁、軍演威嚇、隔空叫陣,喧嚷了一整年。

北韓的戰爭邊緣挑釁,目前或有緩和跡象,因他11月底試射洲際飛彈之後,便對外宣告他「已完成核武大業」。言下之意,好像要準備談判了。如果確是如此,那麼,只要美國不再派遣戰略部隊到韓國,如:B-1轟炸機、航空母艦、核動力導彈潛艇,便可為雙方重回談判桌創造條件。

不過,明年即使有這種談判,也只是在緩和緊張局勢。美國的底線很清楚:他不可能承認北韓擁有「核武強權」的地位,不可能與他平起平坐,進行多邊或雙邊限武談判。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已說了:美國不會容忍必須與北韓「和平共存」的風險。

北韓核武威脅的本質,不在核武本身,而在北韓政權。美國推動「政權替換」,不管是直接或間接的,都比透過談判讓金正恩放棄核武,還來得容易。

2003年美國小布希政府出兵伊拉克,把海珊政權趕下台,便是基於這個思維。重點不在海珊是否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重點在他是一個亂源。如今,當年主張對伊拉克動武的美軍將領或外交策士,紛紛回鍋川普政府或相關機構,令人不得不正視朝鮮半島上演另一場「政權替換」的可能性。

北韓社會現在是奄奄一息,2,500萬人民好像關在大集中營,沒有一個正常國家的樣子,經濟水準,比非洲的衣索比亞、烏干達還不如。相比之下,5,100萬人口的南韓,不僅政治民主,並已躋身為已開發國家,與日本同為OECD僅有的2個亞洲成員國,他的GDP比1億4,400萬人口的俄羅斯還要大。60年的韓戰勝負已定,北韓政權只是在苟延殘喘。

朝鮮半島人民生活的巨大落差,是美國長期對北韓進行圍堵與嚇阻的結果,對於南韓,他早期給予援助,後來給予市場、資金及技術,2007年又趕在所有亞洲國家前面,與南韓簽定自由貿易協定。一方是極力打壓,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另一方則是全力扶持,繁榮他、壯大他。正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最佳寫照。

圍堵與嚇阻看似消極,但前蘇聯的垮台,證明它具有轉化、裂解敵對政權的積極作用。換言之,圍堵與嚇阻也可促成「政權替換」,只是它的方法是間接的、漸進的、長期的,而非直接訴諸武力,一次完成。美國圍堵蘇聯,花了40年才讓他垮台。美國推動北韓「政權替換」早已開始,相關軍事方案在20年前,北韓開始發展核武時便已在規劃。

川普要亡北韓,除持續圍堵與嚇阻之外,必然會加重制裁力道,強化情資與各國合作,並貫徹到底。特別是石油與糧食禁運。北韓人民現有四分之三是吃不飽,如沒有糧食,隨時可能揭竿起義。因此,2018年美國與平壤的關係只會更壞,不會更好。北韓核武不解決,美國與北京的關係同樣會愈趨緊張。如制裁無效,最壞的情況是爆發戰爭。川普的高爾夫球友、共和黨保守派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最近接受《大西洋月刊》訪問說,目前川普對北韓動武機率是30%,但如果北韓再舉行另一次核試,動武機率則為70%。

據新聞報導,中國已開始在北韓邊境興建難民營,顯示北京已準備接受金氏政權崩潰的最終結果。中國過去或許需要以北韓作為緩衝國,現在對自己的國防有信心,不見得有此需要。過去半年來,習近平與南韓總統文在寅已見面3次,他與金正恩則從未謀過一面。中國未必會反對朝鮮半島統一在南韓之下。

美國在東北亞推動「政權替換」不是沒有先例。根據倫敦政經學院學者巴尼絲(Dayna Barnes)的一項研究,美國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2年的1939年,就開始研擬對日本的政權替換,當時美國對能否及如何打敗日本,八字都還沒一撇。這一戰略後來證明是成功的,因美國通過軍事占領,把軍國主義的日本轉變為美國在亞洲主要盟邦與安定力量。

美國不會軍事占領北韓,美國國務卿提勒森透露,美國已向中國保證,美軍在解除北韓核武之後,會撤回南韓,而北韓的未來除尊重北韓人民的意願之外,亦將以首爾與北京的協商為主。北韓「政權替換」可能產生各方皆大歡喜的局面。北韓人民得到解放,南北韓統一在南韓法律秩序之下,亞洲心臟地帶清除了一個火藥庫,中國與俄羅斯可以和一個7,600萬人口的統一韓國,發展貿易投資關係,鐵公路暢通無阻,激勵對日、韓的高科技合作。

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情勢如同台灣海峽一樣,是一種凍結的衝突,並不容易化解。然而,金正恩過去一年來的瘋狂試射飛彈、試爆核彈,已把他的三代王朝,置於空前的險境,所謂「富不過三代」,此時此刻,台灣人該正視北韓「政權替換」的可能性,預作必要的因應。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