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協議之一、被視為是美國總統歐巴馬重要政績的環太平洋12國「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今(4)日在紐西蘭正式簽署,雖然場外聚集抗議人士,抗議TPP的制訂將造成失業與衝擊國家主權,台灣也還在敲門當中,不過歐巴馬在TPP簽署後發表歡迎聲明中表示,TPP將讓美國得以在21世紀為亞太地區經濟寫下規則,而不是由中國這樣的國家制訂。
TPP由環太平洋12國為談判國,其中包括美國、日本和澳洲,未來將打造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今日在紐西蘭總理凱伊(John Key)和美國貿易代表傅洛曼(Michael Froman)帶領下,與會代表在奧克蘭的天空城會議中心(Sky City Convention Centre)正式簽署這項協定。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協定正式簽署後,對美國、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新西蘭、越南和其他五國來說,也等於結束了長達數年的進程談判。12個成員國包括了美國、日本、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汶萊、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墨西哥、智利與秘魯,這12國的經濟總產值佔全球經濟40%,未來協定生效後將獲得關稅的降低,同時也為全球五分之二的經濟制定商業規則。
當然,降低關稅的結果也為各國帶來衝擊,今日簽署場外便聚集抗議人士,這些抗議人士主張,協定的簽署與生效,將會造成失業,甚至衝擊國家主權,就連美國國內反對聲浪也相當大,甚至連美國國會都準備祭出拖延戰。
但美國白宮昨日警告,延遲批准跨太平洋伙伴貿易協議(TPP)會讓美國經濟付出代價,因為歐巴馬政府預估,TPP每年會為美國經濟成長帶來1000億美元收益,因此國會一旦延遲只會帶來代價,且造成實質經濟損失。
歐巴馬則在TPP簽署後發表歡迎聲明中表示,TPP將讓美國─而非像是中國這樣的國家,得以在21世紀之路寫下規則,這在充滿活力的亞太地區尤其重要。
《華爾街日報》也引述一向經濟研究指出,TPP給美國經濟帶來的提振作用雖小但也是切實的,但TPP給那些規模更小、對外開放程度更低的經濟體帶來的好處要大得多,其中包括越南和馬來西亞。
儘管TPP正式簽署,但因各國立法進度不同,要實際生效恐怕還需要時間,目前僅馬來西亞獲得國會認可,其他包括美國國會恐在歐巴馬任內阻撓簽署,日本前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辭職,也讓TPP在國內推行增添困難,在加拿大的命運也是一個未知數,因為加拿大新上台執政的自由黨對該協定的支持力度要更低一些。
至於還在向TPP敲門的台灣,民進黨準總統已經將加入TPP列入重要政見,而行政院長張善政今日上午在行政院院會上也表示,台灣要加速修正不合時宜的法規,才有機會加入TPP。經濟部國貿局長楊珍妮則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表示,去年10月起根據TPP文本盤點出12項法規落差,今年3月底前將提出第一波國內相關法規的修法內容送到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