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照燈 拾虹
探照燈非常的明亮
因為它照在
這個世界最黑暗的地方
暴露出被鞭笞過的傷痕
燈光迅速地移動著
從小小的窗口
可以看見
遠處
教堂上的十字架
閃爍的亮光
我們不會失蹤
在禁錮的牢房四周
探照燈不斷地
尋找自由
拾虹(1945- 2008),本名曾清吉,又名曾定宇。南投人,台北科技大學前身的台北工專化工科畢業後,在台船公司擔任塗裝工程師,是一位塗料專家。因工作而定居基隆。個性浪漫的他,詩作呈顯他職場接觸的海與船,交織出他漂泊性的旅人色彩。曾出版詩集《拾虹》、《船》。
〈探照燈〉以監獄的黑暗與教堂十字架閃爍的亮光對照被禁錮和尋找自由的雙重心境。在長期戒嚴統治的戰後台灣,曾經有許多知識份子被監禁。所謂的政治犯或良心囚犯,在監獄中。探照燈意味著既是監獄巡邏的監控,也意味著光的探看。既照見被鞭笞過的傷痕,也讓被囚禁者看見教堂十字架上閃爍的亮光。「我們」是以辟體的發言,象徵的不是個人,而是台灣人,是有自覺的人們的聲音。不斷地尋找自由,是面對監禁和壓迫的抵抗意志。在戒嚴時代,探照著追尋自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