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中東和平遙遙無期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中東和平遙遙無期

2020-02-07 17:15
《紐約時報》分析,川普此時提出中東和平計畫,絕大理由是為選舉考量。川普需要美國猶太社團的支持,尤其是右派猶太復國主義者這項計畫既可以為自己選舉連任鋪路,還可以解救陷入貪腐案件的納坦雅胡。圖/擷自白宮flickr(資料照),納坦雅胡(右)取自維基共享資源,民報合成
《紐約時報》分析,川普此時提出中東和平計畫,絕大理由是為選舉考量。川普需要美國猶太社團的支持,尤其是右派猶太復國主義者這項計畫既可以為自己選舉連任鋪路,還可以解救陷入貪腐案件的納坦雅胡。圖/擷自白宮flickr(資料照),納坦雅胡(右)取自維基共享資源,民報合成

1月31日,川普拋出了所謂中東和平計畫,企圖以美金500億帶來以巴兩國的真正和平,沒想到計畫一拋出,就遭到巴勒斯坦否決,連阿拉伯聯盟也把這項計畫稱為,「 視巴勒斯坦為次等公民的種族歧視」,兩天後,巴勒斯坦宣布,對以美兩國關閉所有協商窗口,美國想在中東充當和事佬,卻被認為失去中立,完全偏袒以色列。

其實,這項計畫早在去年六月的「巴林會議」中已經提出,基本上方針內容,並沒有很大修改,「巴林計畫」已經被打槍,這一次老案重提,下場當然一樣。

美國的《紐約時報》分析,川普在這個時候提出中東和平計畫,絕大理由是為了選舉考量,簡單說,川普需要美國猶太社團的支持,尤其是右派猶太復國主義者,這項計畫既可以為自己選舉連任鋪路,還可以解救陷入貪腐案件的納坦雅胡,納坦已經連任五屆,卻因為捲入收賄,以及收買媒體的貪腐案件,被除去內閣部長職務,僅僅保留總理頭銜,川普和親美派的納坦合作,如果能夠用金錢促成以巴和解,必然是一大政治成就,所以500億也就捨得付出。

根據這項計畫內容,500億美金投資巴勒斯坦,除了振興經濟之外,重要建設包含建構一個海底隧道,連接被紅海分割的加薩走廊土地和約旦河以西的巴勒斯坦土地,使國家可以更完整,但是,巴勒斯坦必須同意解除哈瑪斯和伊斯蘭聖戰武裝,作為先決條件,但是,長期爭執的戈蘭高地,以及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屯墾區,仍然歸屬猶太人,這一點也讓巴勒斯坦人無法接受。

土地是以巴衝突的最早根源,卻也是無法解決的課題,從1947年,聯合國准許以巴兩國,在約旦河以西「英國託管地」建國以來,不公平的領土分配,就已經埋下禍跟,從歷史來看,歐陸歷經一次世界大戰,猶太人在歐洲受到排擠日愈嚴重,因此也促成「猶太復國主義」的興起,這些猶太人在英國同意下,開始移民到約旦河以西的巴勒斯坦土地上,這塊土地上,本來就有巴勒斯坦人和廣義阿拉伯人居住,種族之間的緊張衝突,也因為移民屯墾者日漸增加,加大雙方的緊張。(詳見,亞瑞沙維特所寫《我的應許地》)。

亞瑞沙維特屬於中間左派,思想偏向於同情受到壓迫巴勒斯坦人,目前,以色列有不少年輕知識份子,屬於這個團體,沙維特的先祖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也跟隨「錫安主義者」移民到約旦河以西屯墾區。

歐陸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來到高峰,根據統計,1947年聯合國通過的「分土建國提案」時,巴勒斯坦土地上已經有60萬猶太人,但是,阿拉伯人有120萬,照理說,猶太人依照人口比例,可以分到3分之1土地,但是,最後聯合國卻分給猶太人55%土地,人口較多的阿拉伯人只拿45%土地,這項分土建國政策,埋下日後衝突導火線。

沒有更多寬容 以巴難以和解

理解以巴衝突現況,《我的應許地》是一本最好的導讀書,亞瑞沙維特以自我救贖和自我反省的語氣,寫下這本第一手報導,如同他在書上的序言,「自我有記憶以來,對以色列民族滅絕的恐懼,以及對巴勒斯坦軍事占領,始終徘徊不去」。

目前,以色列政權被右派把持,而亞瑞算是比較謙卑的自省者,他說,「猶太人曾經是世界上最悲慘的民族,現在卻生活在最險惡的地方」,以巴和解是唯一的道路,問題在於沒有更多寬容,和解恐怕不容易,用金錢解決問題,更是下下策。

亞瑞所代表的,就是新猶太復國主義的和平運動,這項運動在六日戰爭和贖罪日戰爭之後,於60年代晚期,在耶路薩冷快速興起,分成新左派和新右派,對抗傳統的工黨。

新左派的以色列知識份子認為,「真的追求和平條件,以色列必須撤回在1967年以前的國界,退出屯墾區和軍事占領動作,並且和巴勒斯坦坐下來協商」,而這項主張,也正好是巴勒斯坦所希望的,問題在於新左派的政治勢力,至今仍然無法撼動以色列的政壇,和平運動只限於少數的媒體,以及公共知識份子意見而已。

雖然說,沒有人不需要和平,但是,亞瑞認為,以色列在加薩走廊,在約旦河西岸的軍事佔領,使以色列變成邪惡殘暴的國家,在國際間留下很壞的印象,亞瑞在最後的結論如此描述,「當我穿著軍服,從沙漠的前線歸來,路邊一位巴勒斯坦擦鞋兒童,眼睛看著我,投過來的卻是恐懼的眼神」,這一幕讓亞瑞永遠難忘。

以巴和平還要走多遠,才能到達目的地?答案恐怕不在川普的口袋中吧。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