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紐約時報國際版》(International New York Tmies)報導指出,習近平在北京峰會期間的中美聯合記者會上提到,中美將通過互惠協議,延長觀光、商務和學生身份證有效期。而當記者馬克·蘭德勒(Mark Landler),問到是否也該延長在華外國記者簽證有效期時,習近平先是不予理會,而後又回過頭來強調, 媒體都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和規定。習近平還在記者會上引用了「解鈴還須繋鈴人」的中國成語,稱希望大家可以從中找出原因。紐約時報在過去2年來,共有三名記者在中國的簽證被拒,駐華外國記者協會今年1月批評,中國此一舉動,不符合國際標凖。
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該報之所以成為中國的眼中釘,係因為2年前一篇名為「中國政治菁英的財富」(Wealth of China’s Political Elite),所引發的拒發簽證風波。蘭德勒12日於習近平的記者會上所提出的問題為,當外國記者在中國取得工作簽證有困難時,中國該如何處理。習近平,先是對於這類提問,毫無興趣;後來,又搬出「解鈴還須繋鈴人」(*譯註)典故作答。
習近平進一步說,當車子在路上拋錨,或許我們必須停下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紐約時報分析指出,習近平拋出該訊息,意在警告指出,外國媒體的麻煩是自找的,應該為自己的爭議性報導受懲戒,付出代價;外媒問題的改善,必須自行改變報導方向;並非北京改變自己的媒體政策來迎合外媒。
《紐約時報》在13日的印刷版以及中英文網站,均刊登題為「回應習近平」(A Response to President Xi Jinping)的社評,作為對習近平前一天在記者會上,關於外國記者在華簽證議題說法的回應。紐約時報,明確表示,其新聞報導對任何政府都是採取同樣的原則和態度,並將繼續給予中國及中國公民誠實的報導和關注。
時報從不打算為了迎合任何政府的要求而變更自己的報導——不論是中國、美國還是其他任何國家」,《紐約時報》在文中說,並進一步強調,任何有信譽的新聞機構都不會這樣做。紐約時報指出,該報對於報導美國政府時的原則也是一樣。從發佈「五角大樓文件案」,到調查政府的秘密竊聽項目,時報有著將矛頭對凖美國政府的悠久歷史。
紐約時報也指出,擁有13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理應得到嚴肅的新聞報導;一個自信的,自視為世界領袖的政權,應該具備面對真實審視,以及接受批判的氣度。
*譯註
南北朝的泰欽和尚自小悟性過人。有一天,南京金陵清涼寺方丈法眼和尚開壇講法,問眾人:「老虎脖子上繫了一個金鈴,誰能把它解下來?」眾人都回答不出來。這時,恰好小泰欽來了。法眼便問泰欽,泰欽說:「大家為什麼不回答:『繫鈴的人能夠解下來呢!』」,該典故比喻誰惹的麻煩,仍須由當事人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