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

2014-03-23 17:53
作者:何榮幸
譯者: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11008
官方網址:

【作者簡介】

何榮幸,資深媒體人。天下雜誌總主筆,並負責《獨立評論》網站。「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創會會長、《目擊者》雙月刊總編輯。2005年連獲國內三大新聞獎。2007年迄今擔任台大新聞所實務教師/榮譽講座。2012年,在旺中案引發走路工事件中,擔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的何榮幸基於新聞專業良心而離職。同年11月,加入《天下雜誌》。

著有「學運世代」、「媒體突圍 」等書,合著「我的小革命」、「我的小革

【作者簡介】

何榮幸,資深媒體人。天下雜誌總主筆,並負責《獨立評論》網站。「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創會會長、《目擊者》雙月刊總編輯。2005年連獲國內三大新聞獎。2007年迄今擔任台大新聞所實務教師/榮譽講座。2012年,在旺中案引發走路工事件中,擔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的何榮幸基於新聞專業良心而離職。同年11月,加入《天下雜誌》。

著有「學運世代」、「媒體突圍 」等書,合著「我的小革命」、「我的小革命:顛覆主流」、「我的小革命:永續生活」等書,策畫「黑夜中尋找星星─走過戒嚴的資深記者生命史」、「台灣久久─台灣百年生活印記」等書。

【內容簡述】

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掀起台灣新一波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許多的書籍和專論來探討這場運動的過程和帶來的省思與影響...

這是一本關於台灣學運世代的「生命史」,不是學運理論或學運史;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這群「人」畢業後生命歷程的書,不是回顧 80 年代到野百合學運歷史脈絡與定位的書。

更精確的說,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過去十年嘈雜喧嘩、活力奔放、成長轉變、多元異質、苦悶焦慮、生命情懷的書。

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象徵,三月學運當年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豎立的「野百合」雕塑,至今仍是台灣社會對於學運世代的認知圖騰。但若觀照學運世代身處的台灣 80 年代巨變結構,羅大佑的黑色異議歌聲,或許更飄盪貫穿了學運世代的成長背景。

在某種程度上,羅大佑的吶喊批判與誠實情歌,象徵著學運世代年輕人在那個年代被社會辨識的重要特質:反抗威權體制與萬年國會,要求民主改革與校園自治,充滿素樸的正義感與理想性格。

然而,回到「人」的本質來觀察,沒有人能夠永遠維持原狀、不做變化。連羅大佑都在九○年代拒絕再被定位於「抗議歌手」,學運世代在過去十年生命歷程中出現各種轉變甚至「變形」,毋寧也是極其自然的人性成長過程。

從「人」的角度切入,或許更能了解學運世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