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恐共合理」 郭正亮:明年五月後兩岸恐現衝擊波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恐共合理」 郭正亮:明年五月後兩岸恐現衝擊波

 2015-07-23 18:53
文化大學教授、前立委郭正亮(右)認為,明年下半年兩岸關係恐現衝擊波,一至五月是關鍵。(記者唐詩攝影)20150723
文化大學教授、前立委郭正亮(右)認為,明年下半年兩岸關係恐現衝擊波,一至五月是關鍵。(記者唐詩攝影)20150723

文化大學教授、前立委郭正亮今天在一場座談會中表示,明年政黨輪替機會很大,但兩岸關係形勢嚴峻。他指出,明年若民進黨執政,面對的壓力和挑戰會非常明確,明年一月到五月,不管誰當選,一定要嚴肅面對兩岸問題,否則五月之後衝擊波可能會不斷出現。

「明年一月到五月是關鍵」,郭正亮也提到,必須回到討論怎樣面對新形勢,而不是去討論什麼回到「九二共識」、「維持現狀」,這都沒有什麼實質意義,「有些朋友在講,不要恐共,其實恐共是非常合理的,事實上東南亞所有的國家都非常恐中,因為它真的太大了,它如果真的全力來對付你的時候,真的是很辛苦」,

郭正亮進一步表示,「那台灣是不是有求於大陸?很多問題要回到這一點」,若認為可以不有求於大陸,也要提出四年內的發展戰略,如果台灣的出口37%在大陸,「事實上2007年扁執政時是40%,更高,東南亞出口愈來愈大,如何調整這結構?這才是真正在回應台灣未來要怎麼做」。

此外他也強調,大陸內政問題仍將是對外的主要核心邏輯,包括明年開始中共對「十九大」的權力佈署。

國家政策研究院、兩岸政策協會今天上午舉辦《從鄧小平到習近平》新書發表暨座談會,郭正亮與談時針對兩岸明年可能的發展,做出以上表示。

面對中國對台民間「自己搞」 台灣需要實質政策

郭正亮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領導力的指標是相對突出的,包括建立願景、提出議程,落實行動,以身作則和建立團隊,每個指標都有非常具體作為,而習是無縫接班,和前任的江澤民、胡錦濤都不一樣,兩年多做出這麼多事也很罕見;但面對局面空前複雜,習面對外面世界開始明確講出中國的主張。

郭正亮指出,習近平對外每件事都會被放大處理,美、中氣氛強硬衝撞,尤其大選後共和黨執政機率愈來愈高,因為2016不管是兩岸或中美,都是空前嚴峻的一年,這也表現在習的領導風格,「他是一個敢於出手,有具體方案的人」。

郭正亮認為,習近平儘管碰到爭議,可是他仍然繼續在作為,「比如去年服貿受挫,但大陸陸續公佈四個自貿區,上海、福建明顯針對台灣,他就自己搞」,中韓之間簽訂FTA,「你不來玩,他就透過韓國來制衡你」,也看到台胞免簽、發行卡式台胞證,「逐漸把台胞給予大陸居民同樣待遇」,昨天出台的上海台胞比照上海居民待遇也是如此,「這些都是跳過(台灣)政府,直接面對民眾的單方開放措施,這類措施可能會愈來愈多,使得台灣政府相當棘手」。

除了經濟面、生活面,「事實上也包括軍事面,比如M503就是自己劃定要實施」,郭正亮認為,台灣可能對實質問題要有對策,「我不認為繼續糾纏九二共識有用,台灣最需要是實質政策」。

郭正亮說,不管是否有服貿、貨貿,面對中國單方政策,要有對應政策,不然我覺得台灣的局面會非常危險,而且明年就是最危險的一年」,他強調,明年下半年是最危險的半年,因為美國政府也是處於交接,而台灣也可是新政府上台,兩岸處於不明確的狀態,這種情況下最容易出事。

郭正亮也提到,明年事實上是後年中共「十九大」的佈局,「習近平必然是寧左勿右,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因為習不能被別人抓到把柄」,因此明年若台灣政黨輪替,「習如何卸責呢?這也是兩岸政策的失敗,對台政策內部也會有調整、究責的過程,之後就會有各種主張紛紛出現」。

民共仍無交集

郭正亮強調,中國對台可能有四種新的對台調整方式,這四個模式都有可能出現;第一是「以力逼台」,包括外交雪崩,政治上的對立,第二是擴大「以商圍政」,但這不是像以前理解的方式,而是用它所有的經濟籌碼,例如福建自貿區開放台灣證照,透過紅色供應鏈,透過2025工業計畫,爭取台商成為民族產業一部分,否則沒辦法拿到它的訂單。

他說,「明年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也要成局,如果台灣不簽ECFA,那要怎麼參加?我們對大陸的出口佔貿易37%,對東南亞是24%,對這類全球FTA佈局,韓國已完成佈局後,台灣和韓國出口重疊率63%,對岸就會看台灣怎麼面對這個問題。

第三是「三中一青」,郭正亮說,中共會擴大進來台灣拉攏人心的力道,不只是針對國民黨或既有海峽論壇,還會針對各種社團、農林漁牧、中南部和年輕朋友,以及民進黨溫和派,「全面性的介入」,第四是兩岸要有「新常態」。

郭正亮強調,若民進黨真的獲勝,「民共關係如何正常化」,明年的一到五月非常關鍵,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在美國也曾表示,他知道民進黨很難使用「九二共識」這四個字,可是民進黨要有一種說法,「但到目前為止,民共之間還沒有針對這部分有任何的交集」。

至於什麼樣的情況會造成兩岸危機?郭正亮答覆提問時分析舉例,比如說台灣要不要加入RCEP,明年就成型了,整個亞洲就只有台灣、北韓和日本沒有加入,這個力度會愈來愈大,包括它(中國勢力)進來台灣,現在可是投資、採購、陸客來台,未來可能會更多的用「海峽論壇」模式,不一定在大陸發生,就直接到319鄉鎮去走一走、動一動,到中南部去,這些還沒有大幅展開。

新問題必須面對

「另外還有台灣的產業,為了要取得大陸訂單,未來可能會要求要大陸持股,那你怎麼辦?或者要求台商改註冊在中國,或者要求你在上海上市」,郭正亮說,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他又舉例,中國通訊大廠「清華紫光」最近合併展訊及瑞迪科技,然後就邀請英特爾來投資20%的股權,然後就變成聯發科的最大對手,「去年聯發科還沒發生這種事,今年就面對了」。

「又例如宸鴻,去年還是大賺錢,今年第一季已經開始虧錢,為什麼?因為中國的歐非光崛起,連台灣的華碩都買歐非光的觸控面板,這就是個很現實的問題,中國就會問你,你要不要透過ECFA經合會的機制來協商兩岸產業合作的問題」,郭正亮表示。

他指出,這問題從未發生,到目前為止ECFA只有處理關稅,還沒有處理到產業合作,「可是你不處理產業合作,那台灣也要有對策啊,過去就是沒有處理太陽能,搞到無錫尚德也破產,然後我們的益通、茂迪也大跌,因為供過於求嘛」!他說,「這類的問題都是新的問題,要不要面對」?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