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追殺張顯耀導致中國不滿?陸委會推給調查局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追殺張顯耀導致中國不滿?陸委會推給調查局

府證實馬已收到張顯耀信 兩岸決策人士稱談判恐將推遲

 2014-08-23 12:16
張顯耀 王郁琦大鬥法,王郁琦想抽身,但擔心調查局放話太過反自傷,只以儘量澄清「讓對外岸了解立場」  (圖片:資料照,民報合成)
張顯耀 王郁琦大鬥法,王郁琦想抽身,但擔心調查局放話太過反自傷,只以儘量澄清「讓對外岸了解立場」  (圖片:資料照,民報合成)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被控洩密案,傳出張顯耀曾寫信給總統馬英九,並在信中提及確曾被長官告知涉及資料外洩等,總統府今天證實馬總統確有收到張顯耀的信,但全案已進入司法調查,府方不多作評論。陸委會則澄清並指稱,從未稱張顯耀為「共諜」,也否認檢舉張顯耀案是2年前的事。

相較於陸委會與總統府在18日起,面對張顯耀出手「自清」,採取相當激烈的反擊態度,包括王郁琦自行召開記者會,調查局更送案高檢、之後再改北檢分案等方式處理本案,不斷釋放對張顯耀不利的消息,但太多動作反而激起張顯耀的鬥志,在21日召開記者會時雖對爆料有所保留,但仍重炮對準陸委的並扯上總統。

張顯耀莫名「被離職」餘波蕩漾,現在連中國大陸官方都表態,「希望不要作不負責任和子虛烏有的猜測,以免對兩岸關係造成負面影響」,此話雖然是針對台灣媒體各種報導,但已引發府方及兩岸系統高度注意,陸委會除維持一貫說法外,更開始主動「闢謠」,密切注意調查局偵辦進度,以免引火上身。

兩岸決策人士透露,原本中國官方對於張顯耀去職僅定調在台灣政府兩岸決策的鬥爭和替換,但雙方鬥法過程中竟出現把談判團隊主談的張顯耀列為「共諜」,讓中國官方非常難接受,22日除《環球日報》發出評論引述當地學者看法表示不相信外,評論中也暗示會對台灣政治穩定乃至兩岸關係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除發言人馬瑋國證實收到張顯耀致函總統,府方人士並未對案情多做評論,但私下表示此事若未能好好處理,對於兩岸關係的互信,乃至於後續談判甚至會有影響,簡言之「如果短期的新聞熱點並非司法偵辦,而是兩岸談判團隊中,台方的團隊出問題,接下來談判的時程全部會被打亂」,府方不排除談判被推遲的準備。

據媒體報導,張顯耀於17日發布簡訊表示是被長官告知辭去陸委會副主委一事時,也曾寫信給馬總統,信中除喊冤外,並提及日前王郁琦告知他有關資訊外洩等情事,這封信應可證明王郁琦確實向張顯耀說明是因洩密而遭去職,馬總統21日已將這封信交給王郁琦,而王郁琦則是把這封信當作「物證」轉交調查局。

關於張顯耀案,媒體今(23)日報導陸委會曾於2年前接獲匿名檢舉並於1年多前為此進行相關內部行政調查,陸委會今天發布新聞,慎重聲明絕無此事。

聲明中表示,陸委會主委王郁琦20日記者會中明確表示,主委王郁琦因接獲檢舉張顯耀前副主委疑似洩密,認為事涉國安,「王主委於7月下旬先向國安會金秘書長報告,並進行進一步查證;再於8月上旬向行政院江院長報告。金秘書長與江院長都有向總統報告,總統也有詢問王主委及聽取說明,並支持王主委所提「張前副主委需先調離現職以接受調查」之建議」。

陸委會澄清,王郁琦原預定於張顯耀離職後啟動內部行政調查程序,在張離職前該對並未針對其疑似洩密一案進行內部行政調查。對相關報導「陸委會早在2年前就已接獲檢舉,1年多前還一度調查」,陸委會聲明絕無此事。

但陸委會的幾萬澄清與調查局在20日拜會陸委會時掌握的資訊顯然有落差,使張案依然撲朔迷離,而陸委會在揚言「內部行政調查 「配合調查後」,目前態度上仍是置身事外,一方面切割張顯案,另方面試圖減緩對兩岸談判團隊互動的傷害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