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登記參加民進黨內總統初選,蔡英文總統於30日表示,歷史上民進黨總統大選,團結就會贏,不團結就會輸,每一次都沒例外。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卻打臉小英說,「蔡賴」團結不一定贏,大選要贏,需具備3要件:施政被肯定、環境要有利、主角要吸引人。
林濁水點出,2008年「謝蘇配」,不是團結了嗎?為什麼反而大輸特輸?至於2016年的大選,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陳建仁並非政治人物,談不上內部團結,民進黨卻大勝,為何沒有任何「配」反而大勝?2016的勝選最大關鍵,是白色力量崛起,搞垮了中國國民黨,如果一定要談團結,那也是白綠團結,而不是靠什麼蔡陳配之類的民進黨團結陣勢。小英總統講的歷史,怎麼總和事實兜不起來?
綠營的人總認為林濁水與蔡英文之間並不和諧,他反蔡英文是必然的,因而不會留意他的論點。事實上他的說法並非全無道理,不團結很可能會打敗仗,但團結未必就能打勝仗,如2008年民進黨大敗,問題並非出在不團結,而是民眾認定民進黨是一個貪腐的政黨。也因為民進黨瓦解,團結也救不了民進黨。
既然主張團結,為何自己不讓?
團結這個名稱在台灣相當流行,不過千篇一律的都是主張團結在「我」的手下,從來就沒有人主張自己退出競爭來團結。民進黨及中國國民黨都有公職候選人的初選制度,依制度走,何須有人退讓?既然主張團結,為何自己不讓?顯然的,應該堅持的是謹守制度,不是要別人禮讓來完成團結。
民進黨該面對的不是團結問題,失去主流民意才是民進黨的致命傷。有關內部競爭的問題,不必花功夫勸別人禮讓,而是依循體制產生候選人,將重點花在如何使主流民意回到民進黨。2016年的大選,民進黨以在野黨的身分投入大選,沒有任何包袱,更因為中國國民黨自己崩解促使民進黨大獲全勝,2020年的大選,民進黨是執政黨,要面對執政的考驗,就算內部團結,若受到主流民意抵制,還是一樣面對敗選。
執政黨執政錯誤,若是知道錯在哪裡?想辦法補救,還是可以繼續執政,民進黨目前最大的危機不是執政失敗,而是不知道自己的失敗,更不會檢討失敗的原因。從執政團隊的民調及九合一的選舉結果,可以很清楚民進黨執政失敗,可是蔡總統最近的談話,還是認為她執政成功,並強調她做了幾十年來其他總統不敢做的事。
獨派朋友所不喜歡的柯P有一段時間民調速跌,他立即檢討,發現是因為停發重陽節敬老金所造成,他急速加以補救,舉辦敬老活動,不過由於人數太多,活動失敗,再度扣分,他立即再加以補救,在捷運下功夫。原來台北市年長者每月有480元的免費公車,柯P為了補償扣掉的敬老金,將免費的480元公車車資擴大到捷運。
民進黨的整個蔡團隊輸給柯P的一個腦袋,柯P會檢討施政失敗在哪裡,而快速加以補救,民進黨卻嘴硬,宣揚自己做得好且做得對,永遠不清楚自己的缺失,當然沒有機會改革自己,不可能進步才是嚴重的問題。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