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德、蘇起等人提出「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馬政府冷眼以對,中國官方也態度強硬不表認同。藍營黨政人士透露,搶在施明德公開主張之前,藍營黨政高層便趕緊派人去中國「通通氣」,表明不但沒有主導,也不認同的立場。
據指出,黨政高層是委請具「政大色彩」的「資深」學者擔負重任,向對岸說明,並不認同施明德、蘇起等人提出的「五原則」主張。事實上,這項以「大一中架構」為主軸的論述,被解讀為容納藍綠陣營的主張元素,也預留未來的發展空間。
另外,消息透露,該名銜命赴中通氣的資深學者,據稱也順便探詢對岸有關「馬習會」的可能性與最新進展。
發起「五原則」的人士,包括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前外交部長程建人、民進黨執政時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前民進黨立委洪奇昌、前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學者張五岳等人,背景橫跨藍綠。
不過,「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提出之後,馬政府第一時間就潑冷水,不但透過總統府發言系統對外強調,兩岸政策依然秉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等於重申原有立場不變,沒有任何調整。
施明德等人提出主張當晚,府方高層還透過陸委會發出正式新聞稿,進一步指明複雜的政治議題,政府尊重各界理性客觀探討,「但並非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的當務之急」。馬政府對五原則冷眼以對的態度,顯然並不認同。
中國官方也出面表態,重申原有的兩岸立場,即海峽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
中國官方意有所指強調,希望台灣各界人士在符合上述原則的基礎上,探索化解兩岸政治分歧,提出維護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中國的態度,顯然也不認同、接受這「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
馬政府與中國官方都「打臉」,立場相當一致。黨政人士透露,施明德等人研商兩岸問題多時,也打算提出相關的主張,政府高層都有「相當的掌握」。
直到施明德等人決定對外提出主張,黨政高層考量,由於蘇起曾擔任過國安會秘書長,擔心被解讀為「某種程度代表馬政府的立場」,決定搶在公開主張之前,趕緊派員去中國說明相關情況。
台灣歷經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之後,中國對於馬政府處理相關事務的方式與能耐,產生質疑。對於施明德等人的主張,黨政高層深怕引起對岸的「誤解」,也不願在如此脆弱又敏感的時機點上,又橫生枝節,決定主動說明溝通,事先「通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