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誰說2016國民黨不會被政黨輪替呢?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誰說2016國民黨不會被政黨輪替呢?

  2015-04-28 10:11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日前在民報看見考試委員們決議要「譴責」董保城部長的報導,考試委員們的理由是「政策衝太快」、「有功都是部的,有錯都是委員的」,這則新聞其實如果不聚焦在董部長與考試委員間的衝突的話,是足以讓國人思考考試院與這些不管部會的考試委員是否應該在憲法上實質受到廢除的問題,畢竟考選部、銓敘部、保訓會、基金監理會四個部會的考試行政被另外十九個不管部會的委員實際影響,而使考試行政革新受到阻滯,這種嚴重影響國家考選掄才的行政效率與現行公務員銓敘體制的問題,恐怕才是事件的重心。不過更重要的是,若撇開上述的憲政爭議不談,而以現行體制思考去聚焦在雙方的衝突上,考試委員們所說的董保城部長「態度輕慢」、「言語無理」、「搪塞卸責」等負面評價,恐怕頗有疑義,且反而不得人心,茲說明如下:

 第一、公正透明的考試制度不是「政策衝太快」:以2013 年喧騰一時的「葉蔻案」為例,在本案中其實依照考選行政機關的向來處理方式,是影響考試掄才的公正形象的。首先在葉蔻案的訴願評議程序裡,有利害關係之委員在前訴願審議沒有迴避,而後因為程序欠缺公正而被行政法院認證「程序有嚴重瑕疵」,這讓考試院官官相護的形象深植人心,也打擊考試行政。再者為葉蔻勝訴後,向考選部提起國賠,理由在於所謂「不公開高度專業性的閱卷評分」造成當事人在考試制度上未能擁有公平的待遇,而這也是勝訴後當事人要向考試院求償的史上頭一遭,在葉蔻案裡,很清楚的是葉蔻全部答對只拿了五分,這些都是調卷後才知道的,社會普遍觀感都認為考試行政不夠透明公正,考選部也恐怕敗訴。董保城卻緩步化解危機。首先考選部放棄上訴,然後說服了葉蔻放棄六年的訴訟和訴願的痛苦而欲請求國賠的想法,並表揚葉蔻小姐且允諾更透明公正的考試制度,而大大提昇了考選部的形象。在今年1月20日更主導新的「應考人閱覽試卷辦法」,讓考生們可以看到自己的考卷是否受到公正評價,雖不少反對聲音,但董仍排除萬難想將閱卷公正透明化付諸實踐,這怎麼可以說是「政策衝太快」呢?難道不應評價為「好政策來的太慢」嗎?

第二、「有功都是部的,有錯都是委員」的立論有問題:筆者僅以一般考生心態來談,考生恐怕不會區分什麼考試院、考選部和考試委員的功過來評論。畢竟這三者是國家考試行政的一體,任何的批評和指教,都由考試行政一體承擔,這樣的功過區分法豈不太過狹隘?退萬步以言,即令今天考選部的政策也需要有考試委員們的支持,以董部長的「開放閱卷」而言,難道說開放閱卷所獲得的掌聲會只有考選部嗎?人們不會認為考試院的考試委員們都是公正而可信任的嗎?如果功過在考選行政上無法區別,自然所謂「有功都是部的,有錯都是委員」的理由恐怕就礙難贊同了。

明末遼東經略熊庭弼頗善軍事,遼東局勢轉危為安,可惜熊庭弼因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履遭言官彈劾,最後甚至被傳首九邊,或許正是在國民黨執政不力,人心渙散時,而極力推動考試評分公正透明的董保城的「才兼文武無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寫照。董部長不接受體制一團和氣的醬缸文化,而想在國民黨政府失去民心時積極任事,提昇政府形象,然而卻遭到考試委員們提出這樣的譴責案,考試委員們的作法豈不倒打馬政府一耙,讓人認為馬政府從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都令人失望,還把積極任事的官員給「打趴」,那麼2016誰敢說國民黨不會被政黨輪替呢?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