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當導演鄭文堂遇見醫生陳永興~一部醞釀30年的228作品終於完成了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當導演鄭文堂遇見醫生陳永興~一部醞釀30年的228作品終於完成了

 2016-02-21 23:23
《燦爛時光》導演鄭文堂說了一段往事,說他只要一見到陳永興,就會覺得:自己那部228應該要拍攝了!(郭文宏/攝影) 20160220
《燦爛時光》導演鄭文堂說了一段往事,說他只要一見到陳永興,就會覺得:自己那部228應該要拍攝了!(郭文宏/攝影) 20160220

不要燃放鞭炮
鞭炮聲會使我發狂
我的兒呀,我的心肝兒

……

傷心的眼淚流不盡
我已哭瞎了眼睛
滿腔的悲憤日夜使我心碎又斷腸

這是節錄自柯旗化老師一首描寫228受難者母親心情的詩篇。詩裡還像沾著血跡似地,而那一生都抹不去的陰影,就如「鞭炮聲」會恐怖到能奪去你我的生命、至愛一樣。將近70年了,鬼魅還依然存在228受難者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於許許多多台灣人的心裡頭。

公視年度大戲《燦爛時光》的導演鄭文堂就說,「228當然還沒有過去!如果你不面對它的話,」鄭導演從來不覺得這種悲劇可以隨時間而淡去,他舉了個親身例子,「十年前有一次參加廣播節目,主持人『好心』提醒我要小心;一直到了十年後的今日,拍了這部《燦爛時光》,甚至被二十幾歲的年輕朋友們關心『會不會有危險?』、『會不會被禁?』」鄭導演因此感嘆:都2016年了,你不去面對,證明這傷痕永遠不會消失的。

鄭文堂是「覺醒」得很早的那一種人,30多年前,才從大學影劇科班畢業,鎮日上街頭邊抗爭、邊記錄,便愈發了解反迫害的成功核心是「面對」,因此,他就琢磨著:那不然就來拍台灣最大的禁忌話題228吧!於是,就找上當時正在推動228公義和平運動的人權醫師陳永興(下圖,邱萬興提供),和父親也是著名政治受難者蘇東啟的女兒蘇治芬募款,「他們兩個人,一個醫生,一個開茶藝館有賺錢,所以就去跟他們募了。」鄭文堂說,這兩人很爽快各給他10萬元拍片子,而拍片預算的全部,總結也就是這一桶金,一共20萬。

「但這20萬元我沒拿去拍228,我是拿去拍一部『民進黨生日快樂』,」鄭文堂苦笑著回憶說:「整部片子都在罵民進黨,而且還跑去跟人家說:『你們該買這部片喔』!總之,228,沒拍成。」

但沒拍成的228,可是一直都縈繞在鄭文堂的心裡面。「我後來到宜蘭擔任文化局長,」差不多六年前的事了,「那時陳永興是羅東聖母醫院的院長,我們經常見面,只要每一次見面,我就會想起,啊,是該來拍攝228了」鄭文堂再加強語氣一次:「我從來沒跟他提過,他當然不記得,但我每一次碰到他,一定想起跟他募款要拍228的往事!」如今,兩人居然同台座談這部描寫228歷史的大戲《燦爛時光》,陳永興聽到鄭文堂提及這一段,果然忘得一乾二淨,倒是鄭文堂終於把片子拍出來了,或許,導演也是決定「面對」,來化消這段多年「陰影」的吧?

鄭文堂也好,陳永興也好,當年他們決定面對、挑戰這個造成台灣人心最巨大心靈禁錮悲劇的228事件時,其實都才20多、30多歲,但難能可貴的,已經事隔30年了,儘管已然童山濯濯、白髮蒼蒼,他們卻沒有冷卻,依舊熱血地,為了讓更多目前仍有幸自由存在,以及未來的一代一代,不再活在有黑洞突襲危機的美好社會而努力。

這段歷程,寫的已不是他們生命歷程中的一段吉光片羽而已,而應該是他們兩位和台灣社會所共同擁有的《燦爛時光》吧。

【相關連結】《燦爛時光》臉書粉絲專頁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