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產業缺地問題,行政院長賴清德今(3)日主持「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時表示,行政院推出3大策略、12項具體辦法,解決產業用地需求,已初步看到成效,經濟部並提出,預計至2022年,可釋出的產業用地由原本的1,442公頃提高至1,470公頃,對企業用地需求應更有助益。
賴清德今天主持「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針對「缺地」問題,要求相關部會在既有基礎上加速配合釋出產業用地,提供媒合機制,滿足企業設廠需求,讓台灣競爭力不會停滯。
賴清德在會中聽取經濟部、科技部分別就「解決缺地策略推動進度及成效」及「科學園區土地釋出及目前使用情況」提出報告後,做出裁示。
賴清德示,為提供企業適合的工業用地,解決產業缺地問題,行政院去年11月6日舉行「行政院排除產業投資障礙—解決缺地記者會」,推出「公有土地優惠釋出」、「民間閒置土地輔導釋出」及「產業用地開發與更新」等三大策略,以及12項具體辦法,解決產業的用地需求,經過半年多來的執行,已初步看到成效,經滾動性檢討,在公有土地優惠釋出方面,共釋出78公頃土地。
在強制拍賣閒置產業用地方面,賴清德責成經濟部儘速盤點清查公告,讓有需要者可取得土地。此外,立體化方案容積獎勵相關規範與配套應加速完成,以方便受理業者申請,並主動積極簡化審議流程,讓產業發展迅速啟動。相關修法也請持續推動,如:立體化方案中,直轄市政府尚未配合修正「都巿計畫法施行細則」部分,請內政部與經濟部積極協助地方政府辦理修法事宜。
在科學園區土地釋出及目前使用情況方面,賴清德說,科學園區是台灣穩固產業競爭力及因應未來創新趨勢的重要場域,請科技部依科學園區在產業發展的策略定位及產業趨勢,掌握土地整體需求,推動園區土地利用精緻化措施及規劃開發作業,並預留園區未來發展的擴充空間,共同促進產業發展。
賴清德指出,目前各園區間使用程度不一,如新竹園區、竹南園區、台中園區出租率達100%外,其他園區如銅鑼、宜蘭及中興園區出租率尚低,應強化運用。
此外,他說,二林園區及七星園區二階環評已分別於今年5月及6月經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宣告開發案將進入設廠營運的實質階段,請科技部積極協助廠商辦理租地程序,加速建廠投資。有關南科園區擴充與高雄橋頭新市鎮開發為科學園區等事宜,則由科技部負責推動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