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陸委會8月16日公布的民調,台灣民眾8成以上無法接受中國大陸打壓我國際空間,近7成民眾不認同中共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做為兩岸互動與我國際參與的前提,且有近7成民眾贊成政府持續爭取國際社會支持台灣參與的權利。事實顯示,對岸不斷加大對我外交圍堵攻勢,8月21日再新增中美洲邦交國薩爾瓦多與我斷交,係蔡總統上任迄今第五個斷交國,中共持續施壓我邦交國之挖牆腳作為,根本無法得到台灣民眾的普遍支持,只有適得其反。
當然,我們如果奢望台灣民調結果,會對中共僵化頑固、唯我獨尊的兩岸政策帶來任何正面改變,無異於緣木求魚。畢竟,向來標榜「為人民服務」的中共從未將內部民意視為制訂決策的首要考量,更何況是台灣人民的聲音。就中共當局觀點,從政治意識型態、社會價值觀到公共政策民意向背,無一不是應該由黨與政府所操控的,人民被當做實現政策的籌碼與後盾而已。因此,在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幾位領導高層密商後,隨時可以一聲令下,限制十三億人民上網、練功、信教,也不准去韓國、日本及帛琉旅遊,理直氣壯地踐踏人民最基本的權利與自由。
中共當局從自身扭曲的統治經驗看待台灣民意,其姿態如此傲慢不屑,總認為台灣民眾「反中國」的社會集體心理,毫無任何自發性,純粹是在執政黨結合部分「島內勢力」鼓動下的假象。歸根究柢,錯誤源頭只有「一小撮台獨分子」。
於是,中共當局採取慣用的「官民有別」分化伎倆,奪我邦交國、取消我國東亞青運主辦權、阻撓我出席國際會議、施壓各國航空公司變更網站「台灣」名稱,以及軍機繞台巡航等一連串的文攻武嚇,無一不是劍指「打擊台獨勢力」,似乎以為台灣民眾心態都是「帝力于我何有哉」,只顧個人生計溫飽、對於國家主權漠不關心。中共自我感覺極度良好,相信只要持續破壞我外交,搭配一些「惠台」措施收買民心,台灣國際法人地位遲早會瓦解,而中國綜合實力蒸蒸日上,台灣民意就會倒向中國,兩岸統一也就水到渠成。
但民調顯示,儘管現階段台灣內部對於統獨、國家認同存有相當歧見,但面對中共蠻橫打壓封鎖,大多數民眾仍然願意放下個人的意識型態、政黨傾向,支持政府為所應為、繼續勇敢邁向國際。目前看來,中共處心積慮的作為並未得逞,反而激發台灣民眾團結、砲口一致對外,為何如此?我們不妨以剝洋蔥的方式,由外而內逐層剖析原委。
錯誤的決策,源於錯誤的情勢判斷;而錯誤的情勢判斷,則與錯誤的立場脫不了關係。
中共將兩岸的僵局完全歸咎於我政府,企圖在台灣內部煽動人民對於政府的不信任,其決策動機在本質上就是很邪惡、令人反感的,更無法欺騙台灣人民接受自己的尊嚴與利益沒有受到侵害。
其次,中共做出此般決策,是由於偏頗地解讀台灣民意,將問題癥結窄化為台灣極少數當權者惑亂民心、阻礙兩岸交流,卻避談兩岸擴大交流所衍生的副作用,以及接二連三爆發的中國間諜滲透案件,這些質疑兩岸交流弊端的主流民意,中共從未虛心檢討,導致對於台灣內部情勢的誤判。
最關鍵的核心因素,則是中共自身立場錯誤,其兩岸政策是由高層拍板定案,再啟動黨國機器驅使民眾配合支持,在民族主義大旗下,台灣問題的前途只有一種可能,沒有任何彈性。相較之下,台灣社會公民意識早已覺醒,政府的決策是在傾聽並回應多數民意,而民意對於兩岸政策的態度隨時會轉變。中共將兩岸關係簡化為兩岸政府之間「鬥」與「和」,對我政府狂打猛攻,並未看清楚台灣民意才是影響兩岸關係的重點。
不可否認,目前中共在操作兩岸議題上掌握了不少籌碼,整體情勢對於台灣相當嚴峻,然而這對於中共的修養與氣度,何嘗不也是一種考驗。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中共的「強國夢」若堅持鄙棄王道、強行霸道,繼續試圖羞辱台灣,即使有朝一日富國強兵,台灣民眾身處在這樣的恐怖鄰居旁邊,也不得不選擇築起高牆、緊閉門窗。其實台灣民眾所要的很簡單,只不過是在國際上合理平等的待遇,這是全台灣2300萬人民的共同心聲;對中共而言,不過就是心念一轉,選擇放下。期盼中共別再劃錯重點,認清兩岸最大公約數不是個人或政黨,而是廣大台灣民意,並且不再預設任何解決兩岸關係的前提條件,如此雙方才有空間好好講和、務實解決問題;否則兩岸關係將永無寧日,如中共持續施壓阻撓我外交空間,致蔡總統上任迄今已五個邦交國與我斷交,另「非邦交國」外館處亦遭被迫更名等舉措,中共無論如何高喊「兩岸一家親」,對於台灣民眾終究還是口惠實不至的空話。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