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與朋友聚會時,巧遇柯文哲,本來筆者想向他勸退,不要介入這一次的台北市長選舉,因為有太多人將他當作棋子下。柯文哲是綠營的人,藍營的媒體一向嚴厲追擊綠營的人,可是這次最積極捧柯文哲的卻是藍營媒體,居心叵測已相當明顯,當藍營候選人浮出檯面,柯文哲與民進黨分道揚鑣時,相信他們的態度就會一百八十度轉變。筆者一向最厭惡當人家的棋子,因而動起勸退柯文哲的念頭,然而與他見面時,發現他參選的意念已相當堅定,勸退已變成毫無意義的動作,因而整晚都沒有發言,只聽幾個朋友發表高論。
不只柯文哲參選的意願堅定,參加聚會的朋友也督促他非選不可,幾個鐘頭的談話,出現幾項結論:第一,柯文哲一定要參選台北市長,而且要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才有當選的機會,他們還提出,有一位統派人士也反連勝文,但他幫柯文哲助選的基本條件是不能加入民進黨。第二,連家與馬英九已正式決裂,馬英九不可能讓連勝文當選台北市長,以免卸任後被連勝文清算,所以柯文哲當選的或然率頗高。第三,當年高玉樹就是以無黨籍身份當選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甲午戰爭」就可複製高玉樹。
既然不適合勸退,就不必發言,可是一直保持沈默也顯現出缺乏道德勇氣,因為幾位友人的決論與筆者的認知差距太遠,因而臨走前,筆者匆忙發表了一些淺見:第一,連家與馬英九在台北市長的選戰中不會分裂,因為兩人都抱住中國的大腿,尤其是連戰近日到習近平那裡接受加持,馬英九怎麼敢拆中國的台。再說連勝文選的是台北市長,不是總統,馬英九根本就不必擔心卸任後被連勝文清算。第二,高玉樹參選台北市長時期,台灣還在中國國民黨政權高壓統治的環境下,蔣家還未進入「以台制台」的「吹台青」年代,也就是還未形成利益共同體,高玉樹是與周百鍊競選,不是利益共同體;目前中國國民黨已形成堅強的利益共同體,柯文哲是與利益共同體競選,不是連勝文。第三,柯文哲若是請那位統派人士來助選,就可以回家休息了,那位統派人士拉不到統派的選票,卻趕走獨派的選民,綠營的人可以選擇不投票或將選票投給馮光遠。
這也是很奇怪的思考模式,怎麼會想到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就可吸收沒有被政黨綁架的人?這種說辭若成立,中國國民黨早就倒店了,長期來台灣有幾人沒有罵過該黨,可是照樣將選票投給該黨。上一屆宋楚瑜參選總統的功能有二:第一,吸收藍營反馬英九的選民;第二,以母雞帶小雞的手段拉抬親民黨的政黨票。結果宋楚瑜的選票遠比親民黨的政黨票少,很多認同親民黨的人還是將選票投給馬英九,誰說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既可獲得沒有被政黨綁架的選民以及親近民進黨的選票?此舉中性選民沒有拉到反而得罪忠誠的民進黨支持者,對選戰只有扣分。
依目前的立委選舉制度,兩黨政治已形成,難有第三勢力的空間,柯文哲若以無黨籍的身份參選,當選之後,除非帶槍投靠民進黨,否則不易擴展政治版圖,若是落選,其氣勢很快就泡沫化。若以民進黨的身份參選,情況就不一樣,別忘了,民進黨為何有那麼多人角逐艱困地區的台北市?其原因就是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無論當選與否,只要能炒熱氣勢,立刻成為明日之星,甚至於可以問鼎九五之尊。依柯文哲的氣勢,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就算落選,也會掀起巨浪。假如我是柯文哲,我會選擇當學者,不進入政壇;若要進入政壇,就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成為政壇明日之星。
臨走前,柯文哲詢問筆者,要當坂本龍馬或伊藤博文?因為時間太過於倉促,來不及向他分析。坂本龍馬若出生在目前的台灣,當然不必犧牲性命,但也改造不了台灣,因為目前的台灣乃以選票打天下,與當年的日本完全不同。伊藤博文雖然也難逃被刺的命運,但已完成豐功偉業,他若在目前的台灣取得政權,必定有一番作為,這一點讓柯文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