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民間版能源會議率先登場 推動再生能源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民間版能源會議率先登場 推動再生能源

太陽能發電成本幾與天然氣同 專家認具競爭力

 2014-07-01 18:32
國碩集團執行副總蔡禮全(右二)及德國經濟辦事處總經理孔榮(中)分別分享產業及德國的再生能源經驗。(記者陳淑貞攝)
國碩集團執行副總蔡禮全(右二)及德國經濟辦事處總經理孔榮(中)分別分享產業及德國的再生能源經驗。(記者陳淑貞攝)

搶在官方全國能源會議召開之前,23個民間企業、團體及NGO組織今(1)日率先召開民間版的能源會議,並成立「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發起人之一的恩吉歐社會企業創辦人高茹萍表示,德國再生能源替代率達27%,其中一半來自太陽能發電,而德國所需的太陽能板卻都是購自台灣,在太陽能及風力資源都不及台灣下,德國能,台灣沒有可能做不到!

這場民間版能源會議的「台灣再生能源願景發表會」,由恩吉歐社會企業、德國經濟辦事處與德國在台協會主辦。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屏東縣縣長曹啟鴻,及多位產業界、學術界和組織團體代表出席。

核電爭議過程中,環保團體一再呼籲政府發展再生能源,政府對應之道卻是不斷釋出再生能源成本高昂的訊息,但綠能真的比較貴嗎?

光電產業界知名企業國碩科技集團執行副總蔡禮全分析,太陽能產業在德國開疆拓土下,不僅提供誘因給德國企業,也成為台灣業者取經對象,簡直可說也幫助台灣建置了太陽能產業;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每度約在2.5元,已經與汙染相對較高的天然氣發電差不多,如果能利用南部許多廢耕或休耕的土地,建置5MW或8MW的太陽能電廠,很有競爭力,政府在發展太陽能發電上,其實要投入的代價不大,只要協助修改土地使用等相關法規,以及台電建置饋線,方便輸配電進行,業界不需要政府太多協助或是提供誘因。

高茹萍表示,德國的日照和風力條件皆不如台灣,卻能利用再生能源創造無限商機和38萬個就業機會。反觀台灣,太陽能板的全球市占率超過1/3,出口部分做得這麼好,但太陽能發電公司卻不見獲利,她呼籲台灣能逐年降低能源進口,就算是每年調降1%,都可以讓更多台灣年輕人投入再生能源的研究,如德國般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希望產學界及民間團體都能一起努力,「讓台灣成為再生能源的沙烏地阿拉伯」。

德國經濟辦事處總經理孔榮(Raoul Kubitschek)認為,德國廢核時間表計畫在2020年時,達到35%的再生能源替代率,但現今已經達23%,歸功於政府在初期投注大量資金,以經濟作為誘因鼓勵再生能源發展,民眾可以自行發電,再賣給電力公司。雖然台灣擬定的再生能源法令大量參考德國,但因台灣電力仍是非自由市場,因而形成落差。但他也樂觀看待台灣再生能源未來發展,從基礎面看,「台灣已經準備好了。」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成員包括,恩吉歐社會企業、高雄市綠色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蔬食抗暖化聯盟、地球高峰會台灣連線、汗得學社、德國經濟辦事處、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彰化縣醫療界聯盟、媽祖魚保育聯盟、新店崇光社大、松山社區大學、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泛太平洋聯盟論壇、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公益CEO協會、崴華能源有限公司、德商風電股份有限公司、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