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大選只剩不到40天,除了地方選舉,預估還有九個全國性公投將一同投票。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黃武雄在臉書撰文指出,目前缺少公共論台提供選民充分了解公投議題、權衡手上選票的是非利害,在缺少公開論辯的情況下,公投會變成民粹,這是非常危險的事。
隨著去年公投法修正,公投成案門檻從5%大幅調降為1.5%,多個團體也各自推出公投案,並大力宣傳,希望能順利與年底大選結合。中選會目前已公告成立七案公投,包括國民黨的反空污、反深澳、反核食公投、下一代幸福聯盟的愛家三公投,以及東奧正名公投;婚姻平權兩公投亦於今日中選會委員會審議,預估年底共有九案公投綁大選。
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黃武雄在臉書撰文表示,實施公投的前提,是密集的公共論辯。刪掉這個前提,公投會變成民粹,背離直接民主的精神。目前公投的安排,缺少公共論壇供選民充分了解議題內容,並明白自己手上這張選票的是非利害,「這是非常危險的事」。
他表示,「公投缺少公開論辯,會變成民粹,尤其在台灣這種公共意識薄弱,人民對公共事務或冷漠疏離、或人云亦云的社會」。落實公投制度的同時,執政者必須開創公共論壇,例如協調出固定的電視頻道,日夜討論公投議題。公共電視也應該積極投入,使公投議題的正反論辯,能不斷播放。
黃武雄認為,面對今日網路資訊混亂,假消息處處流竄,公共論壇尤其要審慎規劃,使討論內容就事論事,並藉此扭轉當前是非錯亂、隨興謾罵的風氣,培養人民認真討論公共決策的民主風度。
黃武雄指出,台灣的政治選舉,只在選人,「選人」,投票者很容易被動員,沒有太多的自主性,「選事」則不一樣。每個選民有完全的自主性。你的判斷、你的選擇,直接在形塑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的面貌。所以選事的公民投票,不只是權利,更是責任。「選錯人,你可以罵就職的人,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但選錯事,你只能駡自己」。
他說,「2017年底,一部正常化的公投法通過之後,你再也不是旁觀者。你不只可以消極的去公投,甚至可以積極提案」。
黃武雄也說,執政者落實公投,必須「認真開闢公共頻道與其他論壇,方便公投議題,開展公開論辯」,以及「補足地方性公投實施細節的立法,催生市民社會」。他指出,現今已頒佈實施的公投法,尚無地方性公投的實施細節。把地方性公投的實施細節,委由地方政府與議會去擬定,將漫漫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