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大誠信辦公室說法不確,名校有校外人主導的調查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大誠信辦公室說法不確,名校有校外人主導的調查

2018-02-25 17:00
近年來台大出了一連串的學術不正的問題,更出醜的是,跟領導的校長團隊有關。李前校長的國家型大研究計畫團隊,因抄襲(盜用)鬧到國際醜聞,未向上通報而存心私了。圖/連署網站
近年來台大出了一連串的學術不正的問題,更出醜的是,跟領導的校長團隊有關。李前校長的國家型大研究計畫團隊,因抄襲(盜用)鬧到國際醜聞,未向上通報而存心私了。圖/連署網站

前言

近年來台大出了一連串的學術不正的問題,更出醜的是,跟領導的校長團隊有關。李前校長的國家型大研究計畫團隊,因抄襲(盜用)鬧到國際醜聞,未向上通報而存心私了。不久前的生命/醫學/牙醫學院的研究造假案,以黑箱作業主導調查,國外有不少報導。新校長遴選後,更出了利益衝突以及論文抄襲(盜用)問題。倫理委員會及誠信辦公室,盡找不調查的理由,不必在此重複,請看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的聲明。

只有本報全文刊載北美教協的聲明http://www.peoplenews.tw/news/3f75081a-1839-408f-a6ea-3afe0be5eda6),其他報刊的摘要,有些沒提到聲明中,很重要的兩項。針對倫理委員會,聲明有項說,誤導民眾,說未成熟的學術議會本當如此,暗指學生抄襲老師,顛倒是非之能事,令人咋舌。聲明接著又說,該會說學術會議發表之論文,「並未有任何事前的同儕審查或其他形式之審查」,但會議的徵稿啟事就有審查一項,倫理委員會公然撒謊!

聲明最後呼籲台大倫理委員會,依自己的《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第五點,承認此爭議在準校長與倫委會委員的權力關係下,已不適合審理此案,有充分的重大事由,交由校外之其他機構來審議,以昭公信。可是研究誠信辦公室主任,告訴中央社記者(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802200069-1.aspx):「即使是國外名校,在討論論文爭議時也是都由校內處理,不可能交給別校」。

真令人大為感嘆,誠信辦公室這種程度的「誠信」!這幾句話並不正確,因最近探討國外的學術不正問題,寫過不少研究及學術不正的文章(http://albertjenyihchu.blogspot.com/2014/07/blog-post_81.html),好幾位跟我討論,要我寫出外國名校中,一些台大誠信辦公室認為「不可能」的調查。此文來討論國外的名校,一些有爭議的案件,不是「『』由校內處理,『不可能』交給別校」。

由校外人士主導的調查

上述的探討時,常看到名校由校外人士主導調查,當自我調查已經不能昭信時,有的名校如下述耶魯大學一次請哈佛,一次請Colorado大學教授來調查。有的由提供經費的機構指定,由別校的教授們主導調查,這些機構看來有義務調查。還有由學術性學會或職業性的醫師協會可任命,全由沒關聯的校外人士調查。

拙文探討過的A咖大案件中,世界名校如哈佛、耶魯、MIT、東京大學、瑞典的Karolinska研究院,還有德國的Herrmann/Brach案,英國的Wakesfield案等,有全由校外人士主導的調查。因為自我調查,甚至自我主導但名義上,由校外人士掛名主委的調查,像「狐狸陪審團(http://www.peoplenews.tw/news/6848513f-1689-4a57-b52a-3cccd8142e91)」,為遮羞或包庇而有偏差。局外人士去調查,發現很多甚至系統性地造假,不過也有由校外局外人調查,反而澄清及還人清白的調查案。

美國哈佛、耶魯、MIT由外校人士主導調查案

從最有名的哈佛開始來談,哈佛即將上任的助理教授Darsee,造假當場被抓,科內的「徹底」調查,說沒其他問題。以後因更多造假懷疑,醫學院院長不得不,請些外校人士加入Blueribbon調查團,委員有國家科學院院士及兩其他醫學院院長的名教授們,還由校外人士當主席。本希望轉化對哈佛的批評,但這Blue Ribbon委員會,馬馬虎虎調查,被譏笑為「狐狸陪審團(http://www.peoplenews.tw/news/6848513f-1689-4a57-b52a-3cccd8142e91)」,好像為哈佛以及Darsee所屬團隊的名教授遮羞!

國家健康研究院(NIH)不能接受這種遮羞/包庇的調查,任命外校的四位,第二輪名氣的醫學院,沒那麼有名的教授調查,這「NIH的調查http://www.peoplenews.tw/news/587e7394-b740-47f5-b699-1d5f91160e27)」,很認真又不看人情面及不怕權威。一查就知道Darsee跟哈佛上司發表的論文,系統性地造假。哈佛以前科內或哈佛欽點的Blue Ribbon委員會,被批評得很厲害。報告還說研究室有造假環境,上司應共擔責任,NIH後來重罰哈佛、上司及Darsee,Darsee的醫師執照也被撤銷。

另一名校耶魯大學的「Soman-Felig造假案http://www.tma.org.tw/ftproot/2017/20170622_11_06_35.pdf)」類似,Soman抄襲(盜用)文稿,又被懷疑論文稿造假,耶魯內科及醫學院院長的「徹底」調查,沒發現造假,認為盜用約60字是小事(trivial)。檢舉者的要求下,耶魯答應由哈佛教授審查,3小時就發現造假。耶魯自動再請Colorado學者,擴大調查Soman的所有論文,發現他在名雜誌上發表的12篇論文,系統性地造假,後來都去撤銷,上司Felig有8篇掛名。

耶魯兩次由外校教授來調查,可說靠校外人士才查出真相。此期間Felig沒告訴哥倫比亞大學手下造假調查案,接受哥大內科主任職。當外校人士調查案曝光後,哥大認為手下造假又論文掛名多篇,茲事體大,逼Felig辭職。

MIT的Dr. Imanisgi-Kari跟諾貝爾獎的Dr. Baltimore合作,發表的一篇論文,被自己研究室的人檢舉造假。Baltimore不同意有造假問題,後來Baltimore覺得研究不夠嚴謹,去信撤回論文,但Imanisgi-Kari拒絕簽名,監持她沒造假。過程很複雜,Baltimore很負責地辭Rockefeller大學校長職。後來NIH的科學誠信辦公室 ,深入調查, 最後正式報告,論文有錯誤處,但沒造假,還作者們清白。校外人士更公正,因沒利益衝突。

日本由外校人士調查案

日本的東京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加藤茂明教授案(http://www.peoplenews.tw/news/7f04d34e-e3ae-4bbe-8f1f-e597fa8dc808)」的調查是最好的榜樣。東大自動請8位全是外校的生醫學專家,審查論文的生醫專門問題。最後判定加藤及另3位教員及7名助手,研究不正又造假,全都須辭職(退職),一位早已離開,也被他去高就的另校退職,4名包括一教員的博士學位被取消。

不要以為不去立案調查,問題就會消失而無事。日本麻醉學家藤井善隆案(http://www.peoplenews.tw/news/8a889da6-769d-4d59-9d60-e3ea142f6052,特別值得討論。2000年起很多人一再地提出警告,藤井的論文有造假嫌疑,藤井所屬機構不調查。導致後來國際23雜誌總編輯於2012年4月,聯名寫公開信給11位藤井服務過的學術機構首長。信寫得很不客氣,限期6月底前回答。

日本麻醉學會看事態嚴重,自動找多位校外學者詳加調查。發現212篇論文中,172篇則有造假證據,不調查讓問題坐大,使藤井成為世界造假冠軍,日本大為丟臉。不過日本各界,從此案學了不少教訓,上述東京大學加藤茂明教授案的榜樣調查,多少可說是從藤井案學到些教訓。

歐洲瑞典、英國、德國的案件

瑞典的「卡羅琳(Karolinska)研究院醜聞(http://www.peoplenews.tw/news/5b998d77-bb37-4b42-ac2d-60f29b767b4a,更是自我調查,會遮羞/掩蓋醜聞的最好教訓。義大利的Dr. Paolo Macchiarini(馬氏),把人工製造的氣管,用病人自己的幹細胞處理,說可移植而不受排斥。卡羅琳聘馬氏擔任客座教授,還申請特別行醫執照。雖論文一再報導成功,不少病人死亡,或有嚴重的併發症。卡羅琳對幾次的檢舉以自我調查,認定沒造假問題。2016年1月瑞典國家電視台播出有關的記錄片,社會譁然大力聲討卡羅琳。

院方決定重啟調查,由院外人士主導新調查,認定馬氏造假及大力批評卡羅琳研究院的處理不當。除撤除論文外,解聘馬氏。卡羅琳的好幾位主管,主持調查者及研究基金會的主管全須辭職,前院長也被開除她晉升的更高級職位。多人須辭諾貝爾獎評審委員職,整個卡羅琳的董事全體辭職。自我調查會誤事,媒體對整頓學術不正反有大貢獻。不少的評論,說這醜聞「沉默及冷漠文化是主因」,還說誠實與信譽很重要,強調有關的負責人全部離職,才能挽回大家的信心。

英國Wakefiled的論文案(http://www.tma.org.tw/ftproot/2017/20171026_16_09_03.pdf,一樣靠局外人士的特別調查而找出真相。他說MMR(麻疹、德國麻疹及腮腺炎)疫苗跟自閉症(autism)的有關,醫界/科學界及一般媒體都廣泛及熱烈討論。Wakefield這些論文被檢舉有「利益衝突」,後來由英國醫師協會,設立委員會調查,5位調查委員中的兩位,還是非醫界的社會公正人士。調查認定Wakefield不誠實、沒盡諮詢醫師職責、對病人做沒益處的診治等。Lancet 5天後就正式撤下論文,Wakefield還被撤銷醫師執照。

德國Herrmann及Brach造假案(http://www.peoplenews.tw/news/8d646d29-426e-4ed6-b423-ab7f94c66ebe很複雜,有3次調查,因牽涉不同的大學,3次不同機構調查。第3次則由供給經費的國家研究基金會(DGF),以及一慈善機構共同任命委員,有更深度的調查。Herrmann的347篇論文中,52篇論文有造假的數據,42篇高度懷疑有竄改數據。因為很複雜,請看上拙文,有較詳細些的討論。

結論

上面提出歐美日的名校,由校外人士主導調查之案例。提供經費的機構,學術學會或職業性的醫師協會,可任命校外人士詳加調查。看到有人寫,美國的NIH或德國的DGF,提供的研究經費來自納稅人,機構必須負責,行其監督的責任及義務。寫出這些案例,最主要想說明,上述誠信辦公室主任說法不確,歐美日等名校,有由外校人士主導的調查。名校沒有治外法權,而不接受調查監督。另外必須一提,媒體及人民都可施壓,逼使名校改進。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