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別將「國寶牌」玩爛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別將「國寶牌」玩爛

2014-06-23 10:15
故宮近日赴日展出,因出現兩種版本的宣傳海報,門票也未標示「國立」,只剩「台北 故宮博物院」而造成議論。(圖片:網路資料)
故宮近日赴日展出,因出現兩種版本的宣傳海報,門票也未標示「國立」,只剩「台北 故宮博物院」而造成議論。(圖片:網路資料)

故宮「神品至寶展」赴日展出,因東京國立博物館(東博)違約,出現兩種版本的宣傳海報,門票也未標示「國立」,只剩「台北 故宮博物院」。經故宮向東博下達通牒,限期修正,我方則暫緩一切動作,取消總統夫人周美青赴日行程。東博為展現誠意,正盡力完成故宮提出的三項要求:一、修改東博官網的文字介紹;二、停售、回收沒有「國立」字樣的問題門票;三、撤除或修改問題海報、看板。由於東博已展現誠意,雙方正朝如期展出方向努力。此次故宮國寶在日展出,深受日方期待,台灣人民也與有榮焉。豈料好事將近,卻因展覽作業有瑕疵,出現變數,令人扼腕揪心。此次展覽得來不易,台日雙方應展現至高誠意與智慧,務必排除萬難,促成美事成真。

為了促成國寶赴日,親台的跨黨派議員聯盟日華議員懇談會(日華懇)議員,不惜開罪中國,提案、催生「海外美術品等公開促進法」(司法免扣押法令),爭取東博與九州博物館接受使用「國立故宮博物院」正式名稱,另在前方冠以「台北」,讓台灣得以對借展文物享有國家管轄權,以法律保障文物免於被扣押。歷經十餘年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直到展出前夕,中國還持續藉機搞破壞,頻頻向日本媒體要求不要有「國立」字眼,以免形成兩國論印象,日媒對此頭痛不已,合辦媒體最後只好採取各種折衷方式處理。就因歷經波折,好事多磨,更值得珍惜。台日雙方都應從大處著眼,竭盡所能促成美事,不要小鼻子小眼睛小動作,以免親痛仇快,損及台日良好關係,把難得的國寶牌玩爛掉。

事到如今,東博也已坦承責任疏失,力謀補救。依據雙方合約,日方印製的宣傳海報、摺頁、旗幟、展覽說明與出版品等,必須印有「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東博館區內宣傳品都依約行事,並無疑議。但合辦的七大媒體在其印製的文宣、門票刪除「國立」兩字,才引發這次爭端。這份沒有「國立」字眼的海報出現在各大車站,地下鐵、鐵路的軌道旁、車廂廣告,甚至小街小巷裡都可看到,顯然是媒體屈服中國壓力所致。老實說,媒體在新聞中是否使用「國立」兩字,事涉新聞自由和專業理念,可受公評,卻難以干預。但七大媒體既以「合辦」身份所製作的「宣傳海報」,就必須遵守合約精神,與新聞自由無關。現在日方已承認疏失,急謀補救,我方無須反應過度,得理不饒人。對日方知錯能改,不妨抱持寬容與理解,反能贏得對方友誼與尊重。

馬政府主政以來,台日關係不進反退。劉兆玄任閣揆時還為釣魚台糾紛揚言不惜和一戰,雙邊關係遠非陳水扁時期能比。馬政府過度傾中政策,也引起美日盟邦疑慮。因此,國人應樂見國寶赴日展出,也相信第一夫人順利訪日,可以增進台日邦誼。要提醒馬政府的是,兩岸故宮交流我方並未堅持名稱,連故宮院長馮明珠赴北京故宮演講,被稱為「台北故宮院長」,也未提出抗議,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對日應據理力爭,對中國同樣不可含混,才能展現真正的國格。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