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以為2018年只是地方選戰,中國對台灣的統戰,從政治、經濟、媒體、學界等無孔不入的滲透在台灣,無比密集的兩岸交流、高規格落地接待等,讓許多青年學子對中國抱持美好印象;中國也利用台灣的自由輿論環境,發動數以十萬計的網軍攻擊台灣輿情、撕裂台灣社會,這些都是明擺在眼前的不爭事實。
寶寶想統一 但寶寶不說
而中國國民黨全黨上下,連最本土派的黨主席吳敦義都引述憲法增修條文,指出「兩岸最終目標是統一」。可以說,台灣人投給國民黨的每張票,都是在告訴對岸中國,台灣人民對統一的期待;就算選民主觀上不這麼認為,也會被中國這樣理解、這樣宣傳,並加深中國「統一台灣、解放台灣同胞」的信念。
而國民黨最陰險的就是,「寶寶想統一,但寶寶不說」,明明有促進兩岸統一的政治立場,但每次選舉又不敢講、不敢提,只會用「拚經濟」等民生口號來呼嚨選民,讓台灣人忽視投給國民黨,等於支持兩岸統一這樣的事實。結果,國民黨經濟表現也比民進黨差得多,我們看到民進黨執政兩年,調整基本薪資超越國民黨過去八年的總和,也讓新進員工上班半年就有三天特休假;並且,民進黨執政維持進出口連續成長。對比馬政府的連續14個月的長時間衰退,民進黨不只捍衛台灣主權,就連在經濟上的表現,也比國民黨強得多。
去政治化的政治人物
但最可怕的,應屬柯文哲現象。柯文哲不斷強調「不要政治、不要統獨」;但我們要反思,怎樣的政治人物會鼓吹公民不要談政治?對此,只要記住一點,「把『去政治』掛在嘴上的政治人物,一定是『趨勢』的既得利益者」。既然在趨勢上,對這些政治人物來說,只要不要有衝擊性的改變,維持眼前的趨勢,他就是最後的贏家。
而眼前的統獨趨勢是什麼?就是中國對台灣的全面滲透,特別是紅色促統媒體大力渲染「中國的好、台灣的糟」。這種情緒,對於不關心中國人權現況的台灣人來說,還真有吸引力;並且,眼前台灣內部的主權派分崩離析,各種網內互打傷害捍衛台灣主權的民進黨,讓相對團結的統派隔岸觀火、漁翁得利。要知道,眼前台灣支持度最高的政黨,就是支持兩岸統一的國民黨。按這樣趨勢走下去,終極統一無可避免。
事實上,不論柯文哲或韓國瑜,即便一位是勤於政務、一位是綜藝天王,但他們有個共通點,就是反映選民對「去政治化的政治人物」這件弔詭事情的期待;殊不知,所謂的去政治化,本身就是一個極度明確的政治選擇。總之,這些新型態的「政治網紅」,帶領選民,拒絕關心那些其實應該關心、應該在意、攸關台灣主權、攸關台灣自由民主生活是否能夠延續的統獨議題,然後只是告訴大家,他們最不政治。
柯文哲不談統獨 韓國瑜綜藝天王
面對中國全面滲透台灣的促統趨勢,柯文哲享有全國輿論及媒體關注,但他沒有中心思想,過去2014年台灣意識高漲,柯文哲就說自己是墨綠;眼前2018年台獨被看衰,柯文哲選擇任由台灣被捲入中國促統漩渦。即便柯文哲明知不作為的後果,但仍選擇不作為,他的眼裡只有選票最大化,風往哪邊吹人就往哪邊倒,其心可議,令人遺憾。
另一方面,在高雄,當陳其邁專注論述政策、具體陳述市政願景規劃的同時,韓國瑜以綜藝天王角色登場,一下要去太平島挖石油,一下要年輕人關在摩天輪裡面解決少子化問題。表面看來,韓國瑜的綜藝手法,最去政治化、最有新意;但實際上,這是因為空降高雄的韓國瑜,很清楚知道自己談政策沒有優勢,他沒有深耕高雄、他不瞭解高雄,韓國瑜所能做得,就是「耍嘴皮子秀綜藝」。韓國瑜非常清楚現在媒體輿論環境的偏好及操作方式,因此把輿論戰場帶到一堆嘴砲、花絮的鳥毛糞事上,進而讓相對枯燥的市政未來規劃及政策討論邊緣化。
台灣人一定要清醒
當前的台灣政壇,面對眼裡只有選票最大化、與中國很有默契地聯手淡化統獨議題、讓台灣人失去戒心的柯文哲,還有用綜藝嘴砲來淡化政策討論、破壞台灣民主品質、協助促統政黨國民黨復興的韓國瑜,台灣人,一定要清醒。
千萬不要以為2018年底選戰只是一場地方選舉。2018關係到的是促進統一的中國國民黨,能夠取得多少資源來推動統一大業!2018也關係到美中如何判斷台灣對統獨立場的民意!台灣公民有沒有足夠的智慧看破那些「假去政治、真促統」的騙局?相信人們平常的沉默,是因為忙於生活;但在投票那一天,還是會做出睿智決定。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