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就任一個月,所掀起政壇波浪,令人目不睱及,包括國民黨丶民進黨的政治人物自嘆弗如,即使心想有樣學樣,也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徒增笑譚。為何如此,政治學者可以好好研究,作者初步認知:國內一流人才從政比例太低,如同兩位前後任台北市長近日口水戰,均提及好人不從政?此外國民黨長期執政,政治文化慣性已定型,太多政治語言丶行為模式,人民不敢恭維。民進黨早期草莽性格,不少人進入政治體制,沒有學到治理能力,反而官場惡習沾身,權力鬥爭丶排擠專業人才,甚至反智傾向有增無減。
兩黨政治人物的表現,成就柯P現象:選舉期間的超越藍綠對抗,就任之後一連串新人新政,兩黨政治人物望塵莫及。作者三十多年政治經濟學教授,十多年政府部會首長,稍稍比較國際民主先進國家的統治菁英,表現傑出者的智慧丶人格特質丶知識水平丶行為模式等,近三十年國內政治人物,具備相似特性者,只有李登輝。柯文哲是否有機會成為第二個?尚待觀察。快狠準決策模式,乃是上述政治人物的共同特質之一,柯目前僅擔任首都市長一個月,一切言之過早。處理全國性事務(尤其台灣國際環境丶兩岸關係特別複雜)所具備能力要件,與地方政府大異其趣,無法相提並論,但有些相似之處,尤其決策模式。
稍稍具備社會科學常識者,對於決策理論均不陌生,拋開個人層次的決定(例如消費者理性抉擇丶選民投票行為),超越個人層次,在正式組織或非正式組織的決定,可能影響組織內外,均是決策理論探討範圍。企業管理著重企業組織決策模式,公共管理著重政府部門決策模式。影響力與日俱增的第三部門(例如非政府丶非營利部門丶公民社運團體等),決策模式也愈來愈多討論。
政府行政部門由民選首長丶政治任命人員丶常任文官組成,常任文官的晉用丶昇遷丶退休等規劃,各國制度不一,但韋伯的官僚體制理論迄今仍然高度解釋力。文官有其專業性丶政策延續丶知識累積,對於迭動頻仍的民選首長丶政治任命官員,助益匪淺。但是不能期待常任文官對於重大政策下決定,因為這些決策應由民選首長丶政治任命官員負責。常任文官依法行事,養成按步就般習慣,甚少主動積極,更談不上快狠準決策模式。因此民選首長丶政務官如果也未進入狀況,決策模式思前顧後,猶豫不決。整個政府不能動起來,行政效率不彰,一些奇怪現象也就不言而喻。
台灣目前政府存在危機:優秀人才不願加入政府,加入之後面對政黨丶立法部門丶媒體丶社會團體丶民眾等無法適應,高級常任文官(例如工業局長丶能源局長丶移民署長等中央政府主要部會所屬三級機關首長),實際職權甚大,不亞於中小型部會首長。文官性質,加上政治任命人員,缺乏專業能力丶知識,沒有理念遠見魄力。國家危機四伏,政府失能失靈,十二年國建丶缺水問題丶國民年金改革丶再生能源推動不力丶食安危機丶禽流感防疫漏洞丶違建拆除丶公共安全危機管理不佳丶高鐵財務風波丶B0T案問題重重丶政府科專預算績效不彰丶大學教育亮起紅燈,不勝枚舉比比皆是。
柯氏快狠準決策模式,背後必要條件包括:沒有政治包袱丶一流的執政團隊輔助丶決策者高水平智慧丶領導階層決心魄力丶常任文官主動配合執行等。坦然而言,國內政界能夠具有此種組合屈指可數。作者三十多年觀察丶參與國內政治,除了李前總統,國民黨內仍有一些政治行政人才,例如宋楚瑜省長丶錢復院長丶關中院長丶劉兆玄院長。民進黨執政時期,林信義副院長丶彭淮南總裁亦是。財經界丶學術界也臥虎藏龍,未來國家領導人如何用對人擺對位置,組成一流執政團隊,以國家利益丶人民福祉丶台灣優先為準則,迅速(快)改革(狠),並對症下藥積極興利(準)。
上至中央政府各部會丶直轄市丶縣市政府,不讓柯文哲專美於前,2016年總統大選,意義在此。大聯盟丶大聯合政府係可行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