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根總統1981年上任後即受到北京強大壓力,要求訂定停止對台軍售的期限。在親北京的國務卿海格主導下,美中在1982年8月17日簽定了人們已耳熟能詳的「817」公報,美方表示有意限制對台質與量的軍售,逐漸遞減,「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雷根是很多人公認對台最友善的美國總統,但上任1 年半,卻把競選總統時的一些承諾,包括恢復與台灣的官方關係,拋之腦後,並與北京簽定明顯違背《台灣關係法》條文和精神的「817」公報,讓很多人傻眼,對台的打擊更大。
雷根本人對「817」公報背後的政策並不贊同,但有一段時間他因受到槍擊受傷,有所疏忽,以致親中、也是季辛吉門徒的海格國務卿幾乎可以為所欲為。雷根對海格的擅權非常不滿,在「817」公報定案後就把他罷官,並且公開聲明美國履行「817」公報的前提是中國不得訴諸武力,必須尋求以和平方式解決海峽、兩岸紛爭。
但中國否認「817」公報有任何前提,北京官員一再聲明中國拒絕對任何國家保證不用武力達成統一的目標,因這攸關中國的主權。
同樣重要的,1982年7月14日,「817」公報發表前1 個月,雷根總統訓示在台協會李潔明處長(大使)向蔣經國總統遞交美國的「六大保證」,1. 美國「不設定停止對台軍售時限」;2.「不事先與中共磋商對台軍售的質量與種類」;3.「不修改台灣關係法」;4. 「不改變台灣主權的立場」(即不承認北京對台灣的主權);5.美國不施壓台灣與中國和談;和6.美國不做兩岸調人。這些保證並由國務院亞太助卿在參議院逐條確認是美國對台的政策。為彌補「817」公報的限制和北京的阻力,雷根政府後來以各種「變通變法」,例如以科技轉移協助台灣生產經國號(IDF)戰機,並以租借方式,提供台灣第2 代戰艦。
老布希總統在1992年並批准售台F16 新式戰機。華府的說詞是中國繼續擴武並向俄國購買新式蘇愷(Sukhoi)戰機破壞台海軍事平衡,違反「817」公報北京不尋求動武承諾。因此美方不得不提供台灣新式戰機,加強台灣防衛力量,維持台海軍事平衡。
在柯林頓主政8年期間,不但嚴格限制對台軍售,而且他在1998 年訪華時,在上海提出「三不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政策,不支持台灣加入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重重打擊國民黨政府的外交及台灣地位。
小布希總統2001年就任後,為支持台灣政權和平轉移,批准空前的大宗軍售,但很遺憾的並未改變柯林頓的「一中」外交政策。北京雖無法改變小布希對台軍售的決定,卻操作台灣「朝小野大」的政局,唆使控制立法院多數的國民黨和親民黨立委否決民進黨政府的國防預算,阻隢台灣對美國的軍購。
民主黨的歐巴馬政府2009年1月上台後,北京更加強對華府的遊說和政治攻勢。2011年1月歐巴馬批准了小布希已同意售台的一批軍售,但並未包括F16CD和潛艇部份,北京仍宣布停止兩國軍事交流並制裁參與對台軍售的美國企業,做為抵制和報復的手段。
雖然歐巴馬說他有責任遵行《台灣關係法》,但他本人對外交缺乏經驗,不懂如何應付北京的恫嚇,因而處處讓步。六年來,北京透過峰會、雙方軍方高層互訪和戰略經濟論壇,不厭其煩表達中方反對美國軍售台灣是侵犯中方「核心利益」,嚇阻美方停止或延擱出售特定精良武器,如F16CD 和潛艇,以弱化台灣防禦力量。華府表面上也說遵守「六大保證」,但美官員為了避免北京強烈抗議,多次事先與對方「私通款曲」,毫不避諱違背「不事先與中國磋商對台軍售質量與種類」的保證。
最近北京透過雙方官員參加的中-美二軌對話,建議美方(1)協助推動馬政府與北京的政治對話,和(2)遊說民進黨放棄對中國政府不友善的態度。過去六年,歐巴馬政府一直肯定馬政府親中及兩岸關係緩和與穩定,甚至支持台灣人民反對的服貿協定。
台灣的民間公民團體,包括民進黨和智庫必須提醒美國政府、國會、智庫和媒體美國對台的「六大保證」是美國政策的一環,請勿違反不逼台灣與中國和談及不任兩岸調人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