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寶珠(Marjorie Ingeleiv Bly),1919年5月30日出生於中國的河南,因為她的父母是美國信義會派往中國傳道的宣教士,1926年在當地由於戰爭炮火猛烈的波及,他們全家被紅十字會營救回到美國。1941年她在明尼蘇達州菲爾德的聖尤拉夫學院取得生物學和社會學的學士學位,並於1944年再取得菲爾威護理學校的護理師資格,畢業後她不忘前往中國從事傳道和護理的工作,1946年她真的獲信義會派遣前往,但抵達中國時國共內戰已爆發,她只能跟著國軍一路撤退,在1949年又返回美國,在施肯恩醫師的診所服務。沒想到不久竟然接到來自台灣的美國宣教士孫理蓮牧師娘的信,邀請她到台灣的樂生療養院為痲瘋病患服務,1952年終於在信義會差派下來到樂生療養院為痲瘋病患服務,1955年她又與潘錦章在澎湖開設「特別皮膚科門診」,推廣「全人、全程、全家、全社區關懷」的痲瘋病人照顧工作。
早期台灣社會對痲瘋病人還是有很多的誤解、排斥,大部分病患會被隔離,且因害怕、畏懼而沒有得到好的照顧,白寶珠不僅滿懷愛心毫不拒絕的接受病人,她挨家挨戶尋找病人,勸家屬帶病人接受治療,並鼓勵病人有信心回歸社會,由於她的信心、天真、善良感動了澎湖人,「白姑娘」成為澎湖人家喻戶曉的人物,她走遍澎湖大街小巷及每個島嶼,四處演講,為澎湖的麻瘋病人就醫就業不斷奔走,此外她也關心許多澎湖生活困難的民眾和越南難民,她的工作不只被世界衛生組織讚許為最合乎人性的醫療,她也使澎湖成為全台灣照護痲瘋病人的典範。1994年她得到「醫療奉獻獎」時,媒體爭相要採訪她,她卻一口回絕且謙虛的說:「應該頒獎給我的病人,他們不但合作而且勇敢,看他們可以工作,在外面喝咖啡、唱卡拉OK,這種喜樂是最好的治療!」在她不斷努力之下,經過50年終於在2006年讓痲瘋病人走入澎湖的歷史,而「白姑娘」也已經變成了「白阿姨」,又變成了「澎湖阿嬤」!
她的一生完全奉獻給澎湖,自己生活簡樸,住在租來的房子,幾乎所有的錢都花在病人的照顧上,由於長時間幫助病患刮腳皮做皮膚切片,又在顯微鏡下工作,她晚年視力變差幾乎全盲,行動不便的她只好住進澎湖醫院的護理之家,但她不以為苦也不覺得遺憾,因為她說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病患是最重要的工作。在美國的家人希望她回故鄉養老,她說:「澎湖,是我的家」,白寶珠在澎湖奉獻了56年的青春,她希望自己的骨灰撒在澎湖的大海。1990年澎湖縣政府頒給她榮譽縣民及好人好事代表,2002年她獲內政部頒發永久居留證,2007年陳水扁總統頒給她「紫色大綬景星勳章」,2008年她回到上帝的懷抱。家人遵照她的遺願將她的骨灰撒在澎湖海域,這位上帝賜給澎湖人的天使,從此永遠擁抱著澎湖!
2007.3.31陳水扁總統前往澎湖,頒贈象徵我國最高榮譽的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給當年高齡88歲白寶珠女士(Marjorie I. Bly),以表彰她一生在澎湖離島照顧漢生病友、關懷弱勢的偉大奉獻情操。圖/擷自總統府網站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