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廈引水工程今(5)日舉辦「見證儀式」,金門縣政府陳福海表示,「兩岸通水,點亮金門」,並讓「新三通」跨出重要第一步,「新三通」即通水、通電、通橋新主張。
金門縣政府表示,在陳福海的堅持下,引水、接水端仍依規劃在今天同步舉辦通水儀式,雖然是各辦各的,但也算是有禮有節,功德圓滿。並說,兩岸通水談了20多年,真到了要通水的一刻,陸委會、行政院才跳出來說「不准通水」,或者「水照通,典禮暫緩」,「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令人錯愕的事」。
金門縣府指出,可以理解因為兩岸氛圍緊張,尤其東亞青運主辦遭取消、航空公司改名等事件,讓中央叫緩舉辦通水儀式的顧慮所在,但總不能嘴裡嚷著希望兩岸關係「正常化」,卻不願意去做「正常人」會做的事吧?所謂的「相忍為國」或「共體時艱」,究其根本不過是「目的與手段不關聯」的抵制而已,抗議他人蠻橫,懲罰的卻是自己?
陳福海說,為了金門未來穩定發展,繼通水後,還要完成攸關民生的通電、通橋(興建「金廈大橋」),達到「新三通」。
對此,陸委會今天發表聲明表示,有媒體報導,陳福海說,中央曾要求縣府延緩通水,以及後續將通電及通橋等相關發言,陸委會曾多次向金門各界說明,中央政府一向支持金門自中國引水,並出資13.5億元推動相關進展到今天,「中央政府從未要求延緩通水,不要將通水與延緩通水儀式混為一談」。
陸委會說明,今天國家面對中國接二連三打壓,並操作軟硬兩手策略,盛大辦理典禮將落入中方政治算計,時機實在不宜,所以希望典禮延後。
陸委會指出,為照顧離島地區的建設與發展,政府支持金門與中國福建地區先試先行的交流與經貿合作,但個別經貿合作仍須符合政策及法律規範。有關通電、通橋的議題,金門地方倡議甚久,但非完全可操之在我,且涉及兩岸協調溝通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等複雜敏感問題,影響十分深遠,非地方自治事項,仍宜全盤衡量及審慎評估。
陸委會強調,政府尊重各界對發展金門提出的相關建議,並將持續努力與地方溝通,優先處理可操之在我的部分,以促進金門經濟發展及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