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機器人開始起義了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機器人開始起義了

2020-02-27 11:08
三藩市測試設施中的機器人手臂撿起雞肉塊,大約五秒鐘內挑選和放置雞塊,放在飯盒裡。圖/擷自OSARO公司廣告,作者提供
三藩市測試設施中的機器人手臂撿起雞肉塊,大約五秒鐘內挑選和放置雞塊,放在飯盒裡。圖/擷自OSARO公司廣告,作者提供

機器人是人造機器裝置,能自動執行任務的,用以取代或協助人類工作,一般會是機電裝置,由電腦程式或是電子電路控制。在工業時代機械技術提昇後,像自動化裝置、遙控甚至無線遙控也日益成熟,電子學的進展成為機器人發展的動力。因此,機器人可以作一些重複性高或是危險或人類不想做的工作,也可以做一些因為尺寸限制,人類無法作的工作,甚至是像外太空或是深海中,不適人類生存的環境。第一台笨重的、笨拙的Unimate機器人,最初在新澤西州的通用汽車裝配線上使用。但它的機器是粗糙的機械設備,通過相對簡單的軟體來執行特定任務。即使今天更先進的機器人仍然只是機械的傻瓜,必須為它每個動作設計程式。

機器人仍然只是機械的傻瓜?

任何擔心機器人起義的人只需要走進一家現代化的工廠,就知道要達到無人境界還很遙遠。大多數機器人功能強大且精確,但這是經過精心程式設計,否則機器人無法做任何事情。一個普通的機器人手臂缺乏拾取物體時的感覺,如果要抓取的東西移動了一英寸或抓一些不熟悉的東西,它是完全無法分辨的,它不知道棉花糖和鉛塊的區別。從雜亂無章的堆裡撿起形狀不規則的雞塊更是天才的行為。

而人工智慧(AI)卻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在20世紀50年代,它開始使用計算工具來模仿類似人類的邏輯和理性。一些研究人員還試圖給這些系統一個物理存在。科學家們使用神經網路:大致上是大腦中神經元和突觸,從輸入中學習的方式著手。研究人員發現,當輸入大量標記資料(如識別圖像中顯示的物件具有近乎人類的完美性)時,非常大的或「深度」神經網路可以做出色的工作。一種非凡的機器進化甚至可能產生,反映了產生生物智慧的過程,就如人類一旦開始直立行走,用兩隻自由的手檢查和操縱物體,視覺、靈巧和智力就開始加速地進化。它們的大腦變大了,使得工具、語言和社會組織更加先進。

AI 領域被顛倒了。深度學習,作為眾所周知的技術,現在廣泛用於涉及感知的任務:人臉識別,語音轉錄,以及訓練自動駕駛汽車識別行人和路標。它使得一個機器人能夠識別你的臉,明智地對你說話,並安全地導航到廚房,讓你從冰箱裡拿出汽水來喝。

AI是機器人(Robot)的表兄弟,但結合在一起

將人工智慧的最新進展與機器人相結合,可以改變製造和倉儲,並將人工智慧提升至一個新的水準。工業機器人基本上沒有受到人工智慧最新進展的影響。在過去的五年左右,AI軟體已經變得善於識別圖像,贏得棋盤遊戲,並回應人的聲音,幾乎沒有人為干預。它甚至可以教自己新的能力,給予足夠的時間來練習。這一切,而AI的硬體表兄弟,機器人(Robot),還在掙扎著打開一扇門或拿起一個蘋果。

但這即將改變。控制 Osaro 機器人的 AI 軟體可以識別前面的物體,研究它們在戳、推和抓時如何操作,然後決定如何處理它們。與其他 AI 演算法一樣,它從經驗中學習。在附近的一台功能強大的電腦上,使用現成的攝影鏡頭和機器學習軟體,可以找出如何有效地掌握事物。有足夠的試驗和錯誤,手臂可以學習如何掌握它可能會遇到的任何東西。

機器人配備 AI 的工作場所,機器人將使自動化滲透到更多工作領域。他們可以在產品需要分類、解包或包裝的任何位置替換人員。能夠駕馭混亂的工廠車間,他們可能會在製造業中搶走更多的工作。它可能不是一場起義,但它可能是一場革命。「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實驗,人們正在嘗試許多不同的東西」在哈佛商學院研究製造業趨勢的Willy Shih說,「自動化重複性任務的可能性很大。」

這不僅對機器人而言,對 AI 也是一場革命。將 AI 軟體放入物理體中,可以在現實世界中使用視覺識別、語音和導航。人工智慧在以更多資料為食時變得更加智慧。因此,隨著每次掌握和放置,這些機器人背後的軟體將越來越善於理解世界及其工作原理。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