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銀行點金術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銀行點金術

 退休教師 2016-10-18 10:46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銀行是一種利用「信用」從事金錢遊戲的行業,容易獲利,也容易出包。圖為台灣的兆豐銀行。圖/張良一
銀行是一種利用「信用」從事金錢遊戲的行業,容易獲利,也容易出包。圖為台灣的兆豐銀行。圖/張良一

兆豐金控一案從8月份延燒迄今,媒體每日一爆,強力撻伐,直指兆豐銀行洗錢。此外,5月31日樂陞科技大股東日商百尺竿頭數位娛樂有限公司,宣布將從公開市場以溢價22%的價格,每股128元的價格,合計48.6億元收購樂陞科技,經投審會同意,只待交割。但8月31日,百尺竿頭卻付不出錢來,惡意違約交割,兩手一攤,受騙上當股民,欲哭無淚。上述二案可說是新政府上台以降,金融圈所爆發的兩顆震撼彈。

銀行的核心價值,就是一個「信」字
兩千多年前,劉邦將秦法盡廢,與鄉親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殺人償命。」欠錢還錢此一叢林法則,似乎放諸四海而皆準。錢之為物,乃人類生活中交易行為的重要媒介。細數人類的貨幣史,從貝幣、銅錢到金、銀等貴金屬發展到由錢莊發行的銀票及近代由銀行發行的紙鈔、支票、信用卡、悠遊卡等電子貨幣,不管使用何種支付工具,都可定位為廣義的「錢」。這些錢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那些使用各種不同支付工具(借條)者,對發行單位有無比的信心,堅信只要手持借條,必可兌現,如此也讓人類之交易秩序得以維持。

不管是現代的銀行,抑或古代的錢莊、票號,他們的經營之道,且必須誓死捍衛的基本理念,只有一個字「信」。有了這個「信」,存戶對銀行或錢莊、票號的信任,把錢放在銀行或把銀子放在錢莊、票號,任何時間存戶只須手持銀行或錢莊、票號所簽發的借條,便可順利將借條變現,方便可靠。

銀行創造了「信」,也販售這個「信」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銀行為了集資,吸引手頭有餘錢的普羅大眾將錢存入銀行,於是對存戶給付本金一定比例的報酬稱利息,這個一定比例稱利率。銀行又再以略高於存款利率的放款利率放貸之,利用率差,獲取利潤。不過,如果你認為這是銀行獲利的主要方法,你就太遜了。

依銀行法,銀行經過集資後,必須保留一定比例的金額無息存放在中央銀行,此一定比例稱為「存款準備率」。假設A銀行集資100億元,存款準備率為20%,則表示A銀行必須提存20億元無息儲存於中央銀行,剩餘80億元可以對外放款。銀行原本的資產為0,集資後擁有資產100億元,然後簽發借條(存摺)給存戶。此時的存戶因持有借條(存摺),相信我只要拿著銀行所簽發的借條(存摺),一定可以領回存款並賺到利息。因銀行的資產由0暴增到100億元,存戶則透過對銀行的信任,把手上的借條(存摺)所記載的儲蓄金額視同現金。

奇特點金術:100億變800億元
接著,A銀行將此100億元的80%放貸給B銀行,B銀行再將此80億元的80%放貸給C銀行,C銀行再將此64億元的80%放貸給D銀行,D銀行再將此51.2億元的80%放貸給E銀行……如此將100億元不斷的放款操作,A銀行所集資的100億,實際上可以讓存戶及A、B、C等銀行所擁有的資產分別為:

存戶:100億元
A銀行:100億×0.80=80億元
B銀行:80億×0.80=64億元
C銀行:64億×0.80=51.2億元
D銀行:51.2億×0.80=40.96億元
求級數100+100×0.8+100×0.82+100×0.83+100×0.84……

上述級數為首項a=100,公比r=0.8=4/5的無窮等級數,其總和為:
Sn=a(1-rn)/ 1-r=100〔1-(4/5)∞〕/1-(4/5)=100/(1/5)=500(億元)

A、B、C、D……等銀行原本的資產均為0,唯一存在的資金只有存戶儲存在A銀行的100億元,經銀行間不斷的放貸款操作,可以把100億膨脹到500億。只要存戶把錢存放於銀行體系運作,銀行便可輕輕鬆鬆地把資金放大5倍,這就是銀行的「點金術」。至於經過銀行經辦業務所收取的各項手續費、匯差、利率差等等所賺到的利潤,則數蠅頭小利了。

存款準備率為各個國家執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也依存款性質不同而有不同準備率,以我國中央銀行公布的活期存款準備率13.0%計,存戶的活期存款積累100億,便可讓這100億的資金輕輕鬆鬆膨脹為769億。根據無窮等比級數總和計算公式,當公比r的絕對值小於1時,亦即 |r|<1時:

Sn=a/ 1-r=100/1-(0.87)=769(億)
式中
Sn:無窮等比級數總和
a:無窮等比級數首項
r:無窮等比級數公比

銀行無信,人類將回到以物易物時代
資金一旦進入銀行體系的市場操作運作,透過數學的原理,透過合法集資,再經過精緻包裝,便可空手套白狼輕輕鬆鬆在人類社會締造4~8倍不等的資金(如果存款準備率為10%時,100億元可膨脹為800億元)。金融圈只需精密的操作「信」,再精緻包裝後販售之,在金融市場翻雲覆雨,便可一本萬利。世間有哪一種行業,可以不事生產,僅提供服務及信任,便有如此傲人的投資報酬?

當然,金融商品的經營管理,確實是一個專業門檻極高的行業,合法經營就已經坐擁金山。兆豐案的洗錢疑雲,樂陞案的惡性集資案,在在都凸顯人性的貪婪與無知。若此類案件一再發生,人民對金融圈的信賴不再,交易秩序崩潰,錢(貨幣)不再值錢時,人類要回到洪荒時代,以物易物的生活模式當非危言聳聽。

洗錢、惡性集資、掏空資產…..等行徑都屬違法,都在嚴重傷害銀行辛苦打造的商譽與「信」。整頓金融秩序,杜絕不法,是政府無法逃避的責任。最後摘錄蘇軾〈前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做總結。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