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這幾天整理老家時,找到一片1992年周伯倫競選首屆民選立委的卡式錄影帶,它是1992年立法院第一屆民主化改選,稱為第二屆的立委選舉,終結了來自中國各省代表的「萬年國會」。
由於台灣步入民主改革,適逢開放了黨禁、報禁,因此,那些年黨外人士都積極投入基層選舉,從地方縣市和立委做起,當然最大票倉就是針對勞工階級,多年來勞工團體確實是民進黨的好夥伴,成為主力後盾部隊。
早期,叔叔是黨外時期的基層勞工兼黨工,隻身留在台北,在「中壢事件」發生當天的報導後,我叔和朋友相約過去桃園助陣,後來問他,他總覺得一股衝勁而已。之後,民選漸漸開放,他幫許多人士助選,也參與圓山創黨,不過就是基層台下人員,卻不是前面那幾排舉手宣誓的律師團。
其實那些年,有多少位曾經和我叔一樣的年輕人,跟著發傳單、開車、佈置座談會;除了學生之外,還有幾位就是已經出社會的基層勞工。記得小時候,他回屏東老家時,總是一堆競選文宣出現,有著周伯倫、陳水扁、謝長廷等等;我被這些文宣堆積在家感到好奇,尤其是小旗子,拿到就開始揮,高喊:凍蒜~凍蒜!
後來,我叔在民進黨選舉越來越標準化,漸漸剔除草根、穿上皮鞋,也慢慢失去工作機會,這卻沒辦法抹滅他的政治熱忱,雖收拾行囊回到屏東老家,仍從電視新聞,關心黨內一舉一動。
另外,他經營起菜市場的擺攤生意;當年,民進黨的票倉多半是勞工所貢獻,而國民黨靠著農會和地方組織經營農民,其強大程度,讓黨外人士無法撼動。但有感台灣主體意識已日漸高漲,改走不同樣路線,那個以前為勞工、環保走上街頭的民進黨;現今,主力反而是經營農民路線,行為模式也都改變了。
我叔叔老來得子,因現在景氣低迷、菜市場生意萎靡不振,後來被列冊為低收入戶人口,靠著補助救濟過生活。無論勞工或農民,這個政黨曾經讓人們用生命的精彩追隨,哪怕是今天走到補助救濟,他們還是會相信這個政黨在參政「改革」,並改變一切!
民進黨從以前創黨到現在,分分離離,上層為了權力,下層卻是為了經濟壓力;唯一不變的是,仍持續壯大和成長,這些人應該堅信他們的理念,找回當初有情感和人民站在同一條陣線的政黨,保持一致的初衷。應該相信自己的初衷才是!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