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是全台首辦市地重劃之都,期數或面積皆高居全國之冠,國家地理頻道來臺拍攝「創新城市:高雄」紀錄片,今24日(五)日特別選定高雄首期重劃區地標-高雄火車站正式「開拍」!
回顧高雄「市地重劃一甲子」的歷史軌跡,高市長陳菊指出,高雄自47年起辦理第1期市地重劃,這也是全台首個重劃的城市,經由60年,同樣地點,高雄71期重劃區配合鐵路地下化的高雄車站,這將是高雄非常重要地標。陳菊強調,高雄就是用土地重劃讓城市不斷創新進步。
高市府一向「公辦土地重劃」,由地政處自己來執行重劃,陳菊表示,高雄堅持以土地重劃帶動城市轉變,且多採公辦市地重劃,將近百億元的平均地權基金挹注於公共建設,創造價值與市民分享,不但符合社會公平,也讓高雄更加創新進步。
陳菊並說,高雄火車站經由大家努力,「創新變化」,鐵路地下化很快就將呈現給市民完全不同風貌,過去因鐵道將高雄分隔為站前和後驛,鐵路地下化後將合為一體,從左營到鳳山的高雄鐵路地下化所騰出15.37公里的綠色廊道,這是高雄市的「肺」,城市中會呼吸的肺,給市民生態、河道、自行車道與樹林綠色廊帶,這是高雄人的夢,她有責任於任期結束前使美夢成真。
高雄自47年起辦理第1期市地重劃,經過60年的努力,不論是期數或面積皆為全國之冠,共辦理127處公辦重劃區,總面積3,617公頃,合併後的大高雄有1/8都市發展用地是透過公辦重劃開發,為高雄奠定都市發展基礎,今年再度吸引國家地理頻道開拍「創新城市:高雄」,將忠實記錄高雄一甲子的重劃故事。
高雄驛站是高雄首期辦理重劃之地,開闢博愛一路、九如二路、自立一路等重要道路,60年後,為了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市府繼續推動第71期重劃工程,因此國家地理頻道特別回到重劃原點作為開拍地點,具有跨時代意義。
「創新城市:高雄」節目,將深入報導高雄土地重劃如何打造亞洲新灣區、凹仔底地區、中都濕地公園、美術館、高雄巨蛋等地,取得大型公共設施,並影響城市發展脈絡;如何透過市地重劃,開闢公園綠地達到生態環保城市,活化閒置土地及翻轉老舊社區,使全民共用共享地利,預計明年夏天完整呈現,於40國家播映。


